[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竹黄菌发酵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1830.X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宇杰;廖祥儒;梁晓辉;魏兆媛;丁彦蕊;孟强;王亚辉;张大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02 | 分类号: | C12N9/02;C12P7/6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122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竹黄 发酵 生产 超氧化物歧化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利用竹黄菌发酵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利用竹黄菌株Shiraia sp.SUPER-H168保藏号为CCTCCM 207104,通过液态发酵获得SOD。
背景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种能够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酶,在生物体抗氧化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所有好氧微生物及少数厌氧微生物体内。SOD能够提高人体对自由基损伤的抵抗力,以及对自由基诱发因子的抵抗力,具有明显的抗衰老,增强对超负荷的适应力,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尤其是对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黑斑具有显著防治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日用品及保健等方面。SOD主要从动物血液(如猪血或者牛血)中提取(袁烨.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方法[P].申请号,02147888.0,2002-12-19;徐文中,阎家麒.超氧化物歧化酶大规模生产新工艺[P].申请号,01144922.5,2001-12-24),产量受到很大限制,且容易受到原料来源、安全性及质量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动物、植物特别是动物血液来源困难,而微生物可以人工培养,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根据目前报道,已经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SOD,但主要为胞内酶(刁治民,姚银霞,张文静.酵母菌SOD发酵条件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8-51;杨明琰,郭爱莲,沈俭,等.高产SOD酵母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10):147-150),提取工艺较为繁琐。
竹黄是一种药用真菌,其发酵主要产物为竹红菌素等苝醌色素,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竹黄发酵生产SOD具有发酵周期短,发酵液中SOD活力较高,且能同时生产苝醌色素,开发前景广阔。
目前能够产生SOD的菌株比较少,主要为一些酵母,且为胞内酶,需要破壁后才能提取分离,操作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当前问题,利用竹黄菌株Shiraia sp.SUPER-H168保藏号为CCTCC M 207104通过液态发酵获得SOD。本发明采用液态发酵生产SOD,通过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刺激菌丝体产SOD,使SOD产量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竹黄菌发酵生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法,以竹黄菌株Shiraia sp.SUPER-H168为出发菌株,该菌株保藏号为CCTCC M 207104,已在中国专利ZL 200710132510.4公开,液态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碳源5-50g/L,氮源5-50g/L,K2HPO4 2-4g/L,MgSO4·7H2O 0.1-0.4g/L,NaCl 1-3g/L,马铃薯汁0-200g/L;在光照发酵罐内装入发酵罐体积60%-70%的培养基,灭菌冷却后接入竹黄菌,接种量为5%-10%,起始pH和发酵过程pH均为自然,发酵温度为24-32℃,发酵周期为2-5天;
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烷烃化合物、H2O2或进行光照,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产量,最终发酵液中SOD活力达10-800U/mL;
经检测胞内也有少量SOD,达0.1-5U/mL;
在发酵过程中同时菌体会生成苝醌色素,产量达0.3-1.1g/L,其中竹红菌甲素占90%-93%,竹红菌乙素占2%-6%。
所述的产SOD碳源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木糖、蔗糖、乳糖、半乳糖或乳清。
所述的产SOD氮源为(NH4)2SO4、NH4Cl、NH4NO3、NaNO3、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尿素、玉米浆粉或豆饼粉。
所述的通过添加H2O2,以采用氧化胁迫的方法提高SOD产量:发酵开始后的0-40小时,往发酵液中添加H2O2使发酵液中H2O2浓度达0.1-40μmol/L,随后的发酵不再补加H2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8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阵列的自动跟踪联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便携塑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