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牡蛎氨基酸功能饮料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7535.5 | 申请日: | 2009-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6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方富永;宋文东;苗艳丽;李思东;杜建喜;郝心敏;彭少伟;黄甫;李泳;谷长生;郝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33;A23L1/305;A23L2/66;A23J3/04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三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庞爱英 |
地址: | 524088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蛎 氨基酸 功能 饮料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氨基酸功能饮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沿海有丰富的牡蛎自然资源,加上近年人工养殖业的迅速发展,2006年全国牡蛎产量达389万吨。其软体部富含蛋白质及鲜味物质,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牡蛎除了鲜吃之外,主要加工成干品蚝豉及调味料蚝油,也有人将牡蛎开发成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和疗效品,但倘未能提高我国牡蛎资源的经济效益,还需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牡蛎氨基酸功能饮料的生产方法,牡蛎取软体部打成浆状,加适量水及提取溶剂油-乙酸乙酯混合液搅拌除腥味,离心取水溶液及沉淀搅拌均匀,加盐酸水解得混合氨基酸水溶液后加6号轻汽油搅拌再除腥味,离心收集混合氨基酸水溶液,真空浓缩得混合氨基酸浓缩液。混合氨基酸浓缩液加无菌水稀释,以氢氧化钠中和,得到混合氨基酸母液后加无菌水稀释到氨基酸浓度3~5‰加入适量乳酸钙、水溶性维生素D2制成产品,提高我国牡蛎资源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牡蛎开盖取软体部打成浆状后,量体积,加入相当于该浆状物体积3倍水混合均匀,加2~2.5倍体积的由提取溶剂油与乙酸乙酯按等1∶4混合形成的混合液300~360r/min搅拌2~2.5小时脱脂,离心回收提取溶剂油-乙酸乙酯混合液,取水溶液及沉淀300~360r/min搅拌均匀,加盐酸至5~5.5mol/L水解19.5~20小时,使牡蛎软体部的蛋白质水解为混合氨基酸水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2~2.5倍体积6号轻汽油搅拌2~2.5小时再脱脂,离心回收6号轻汽油,去除沉淀,收集混合氨基酸水溶液真空浓缩至1.13~1.16g/ml得到混合氨基酸浓缩液,驱除盐酸后,加入等体积无菌水稀释,以2~2.5mol/L氢氧化钠中和残留的盐酸至pH7.3~7.6,得到混合氨基酸母液。混合氨基酸母液加无菌水稀释到氨基酸浓度3~5‰,得到混合氨基酸稀释液。混合氨基酸稀释液中加入乳酸钙1/100,水溶性维生素D21/200,溶解,混合均匀、分装、灭菌、检测、包装即可得到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济效益较牡蛎带壳鲜售提高20多倍,而且制得的牡蛎氨基酸功能饮料味道纯正,营养价值高,生产方法简单、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1)牡蛎活体洗去表面泥污及脏物,开盖,取出软体部。取一定重量牡蛎软体部反复5次打成浆状后,量体积。
2)按牡蛎软体部浆状物的体积加入3倍量的水搅拌均匀。
3)加2~2.5倍体积的由提取溶剂油与乙酸乙酯按等1∶4混合形成的混合液300~360r/min搅拌2~2.5小时脱脂。
4)离心回收提取溶剂油-乙酸乙酯混合液,取水溶液及沉淀300~360r/min搅拌均匀。
5)按步骤4)的总体积加入盐酸达到5~5.5mol/L,300~360r/min边搅拌边加热至80~83℃。停止搅拌5分钟,记录液面位置,然后继续搅拌,在80~83℃连续水解19.5~20小时。在水解期间每隔30分钟停止搅拌5分钟,往水解液中加入83℃的热水至水解开始时的液面位置。继续搅拌、水解到预定时间使其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混合氨基酸水溶液。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去沉淀,收集混合氨基酸水溶液,量总体积。
6)按上述总体积加入2~2.5倍6号轻汽油300r/min搅拌2~2.5小时再脱脂。离心去沉淀,回收上层的6号轻汽油,收集混合氨基酸水溶液。
7)将上述收集的混合氨基酸水溶液于真空浓缩罐内浓缩至1.13~1.16g/ml得到混合氨基酸浓缩液。
8)按步骤7)得到的混合氨基酸浓缩液加入等体积无菌水稀释,混合均匀。加入氢氧化钠中和至pH7.3~7.6除去残留的盐酸,得到混合氨基酸母液。
9)混合氨基酸母液用无菌水稀释到氨基酸浓度3~5‰,得到混合氨基酸稀释液。
10)按本牡蛎鲜味调料配方,混合氨基酸稀释液中加入乳酸钙1/100,水溶性维生素D21/200,溶解,混合均匀。
11)分装,灭菌,检测,包装即可制得本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75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