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8910.8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佳;曹煜成;李纯厚;王昊;文国樑;杨莺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2;C02F3/34;C02F3/32;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 杆菌 调控 混合 培养 协同 净化 养殖 放水 方法 | ||
1.一种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各微藻置于常规培养装置中进行混合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乳酸杆菌进行调控,使各微藻均衡生长,各微藻经扩培至生物总量增长1~3个数量级后形成菌藻混合生物液,将菌藻混合生物液和养殖池中的养殖排放废水引入扩培池中,保持乳酸杆菌在扩培池中的密度为104~105CFU/mL,使菌藻在培养过程中协同净化养殖排放废水,所述各微藻为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的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为104~105ind/mL,各微藻的添加比例为0.8~1.2∶0.8~1.2∶0.7~1.0,常规培养装置中乳酸杆菌的添加密度为103~104CFU/mL,乳酸杆菌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需经过初步培养,其初步培养过程为:调节MRS液体培养基的pH为6.7~7.0,煮沸溶解,121℃灭菌15min,将备好的乳酸杆菌菌种活化后接入200mlMR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充气培养20~24h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持常规培养装置中氮的浓度为12~15mg/L,磷的浓度为2~4mg/L,铁的浓度为0.10~0.14m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规培养装置中氮源为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钠、硝酸钾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磷源为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或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铁源为柠檬酸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规培养装置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6~28℃,pH7.0~8.0,光照强度4000~5500Lx,光暗比为12h∶12h~14h∶10h,盐度12~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乳酸杆菌初步培养中采用的MRS液体培养基在每升蒸馏水中包含:胰蛋白胨8~12g,琼脂14~17g,酵母提取物5~7g,柠檬酸氢二铵2~4g,葡萄糖18~24g,吐温801~3ml,NaAC·3H2O 5~7g,K2HPO4 2~4g,MgSO4·7H2O 0.5~1.0g,MnSO4·H2O 0.25~0.5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乳酸杆菌在加入常规培养装置前还需经过离心,调节离心机的转速为8000~10000rpm,离心8~12min,弃去上清液,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并重复冲洗2~3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养殖水体水色为鲜绿色、豆绿色或绿褐色,养殖水体浮游微藻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1.60的养殖池中,筛选出优势度大于0.15的各微藻进行混合培养,所述各微藻为微绿球藻、隐藻和绿色颤藻的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各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为104~105ind/mL,各微藻的添加比例为0.8~1.2∶0.8~1.2∶0.7~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89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