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8910.8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佳;曹煜成;李纯厚;王昊;文国樑;杨莺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2;C02F3/34;C02F3/32;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 杆菌 调控 混合 培养 协同 净化 养殖 放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乳酸杆菌调控微藻混合培养及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浮游微藻与有益菌是水生态系统中的两类关系密切的生物,对保持良好水质,调节池塘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优良藻株和有益微生物的引入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好的水环境,是养殖生态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微藻是一种微型单细胞植物,通常具有太阳能利用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等优点。它还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H2O、CO2和无机盐,如氨氮转化为体内有机化合物,产生氧气,提高溶氧水平,并使水体pH值升高,从而促进细菌的矿化作用,在细菌的作用下使H2S变成无毒的硫酸盐。因此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放出的大量氧气和吸收水中富营养化成分来净化污水。
经调查在对虾养殖池中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隐藻(Cryptomonaserosa)和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e)均为优势微藻,其中前两者多被认为是优良微藻,可有效调控和优化水体环境,颤藻作为蓝藻则多被认为是水产养殖业的有害微藻。其实绿色颤藻在各种水产养殖模式中多为常见种,即使在优良的水体环境和微藻群落结构中亦多有存在,在多种微藻共存生长情况下存在一定数量的绿色颤藻,可维持水体中微藻种类和生态功能的平衡。例如颤藻(Oscillatoria)、两栖颤藻(Oscillatoriaceae amphilia)均有较强的吸收磷的能力,实验水体中约3/4的磷在藻类生长过程中被吸收,另有1/4的磷是在藻体基本停止生长后被藻细胞吸收聚集。但关键必须将颤藻数量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以避免优势度水平过大,妨碍甚至抑制其他优良微藻的生长。
微生物能够进行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净化作用。首先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质能力。它可分泌丰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脱氢酶、脱羧酶、氧化酶等,这些酶物质能将养殖生态环境中的残饵、养殖动物及其它生物的粪便、死亡的生物体分解为小分子的中间产物,最后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及其它小分子的物质;微生物具有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多种代谢途径,在好氧或厌氧的条件下均可发挥其净化效果。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常见的益生菌,主要作为饲料添加剂和EM菌剂的主导菌种,相对而言较少将之用之用于净化水质。有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对养殖水体和主要自源性污染源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对NO2-N、NO3-N、PO43--P的去除效果明显,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协同则可降低养殖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虽然有益微藻和微生物各自均具有重要的生态净化功能,其实二者间存在密切的协同作用效应。微藻一方面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供给微生物,后者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可为藻类直接利用的氮、磷、碳及其它营养物质,形成“藻菌共生”系统。另一方面,若将微藻的去氮磷和可溶性有机质的净化功效与微生物强大的有机质降解能力有效结合,既可使之各司其责,强化对不同类型污染源的净化效果,又可协同提高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效率。
所以,在进行微藻混合培养时应根据不同种类微藻的生态特性、细菌与藻类间所具有的特异关系,从菌藻协同调控的基础出发,在微藻混合常规培养装置中引入乳酸杆菌,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微藻总体数量,稳定不同微藻数量比例;其次,还有利于使菌藻保持一定的协同效应,提高对养殖排放水的净化效率。目前关于此的研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并积极使其实用化和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酸杆菌调控浮游微藻混合培养及菌藻协同净化养殖排放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乳酸杆菌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调控各种微藻的数量比例,达到均衡生长的效果,并使各微藻在混合培养中生长均衡,稳定性好,避免混合培养体系中藻相的生物多样性单一,避免某种微藻的数量出现极端优势或劣势,并通过菌藻间的协同作用,达到对养殖排放水去氮除磷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89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