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44282.4 申请日: 2009-09-07
公开(公告)号: CN102007874A 公开(公告)日: 2011-04-13
发明(设计)人: 王国平;付建平;蔡正才;杨术平;贾磊;刘勇;祝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 杨述奇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马强
地址: 湖南省沅江市***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黄颡鱼 人工 繁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淡水鱼养殖方法,进一步是指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黄颡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尝科(Bagridae)、黄颡鱼属(Pseudobagrus),俗称黄鸭叫、黄腊丁、黄姑鱼。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生态环境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体中,是我国江河、湖泊中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因其氨基酸含量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佳肴;加之该鱼适应池塘集约化高产养殖,大湖粗养,网箱养殖,且养殖性状优良,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水产之星。目前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再上扬。特别是野生黄颡鱼更是奇缺。因此,对黄颡鱼进行生态繁养及综合开发意义深远。

黄颡鱼等鲶形目鱼类的鱼苗繁育,基本上是人工催产、杀雄取精;每年仅用于人工繁殖就要宰杀上千万尾健壮的雄性亲本,因而导致天然水域中雌雄比例严重失调,致使自然资源严重衰竭。据初步统计,目前黄颡鱼天然捕捞量不及60年代的10%,人工养殖量不到水产品养殖总量的千分之一,使黄颡鱼产业化开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再则,杀雄取精严重影响食品安全。每年人工繁育黄颡鱼需宰杀上千万尾雄性亲鱼,这些鱼中因含有大剂量的催产药物,人们食用后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对身体有多种危害。因此只有使黄颡鱼自然产卵才能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现有人工繁殖黄颡鱼方法存在产量底、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能有计划地批量生产鱼苗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鱼苗需求,使生产与开发相统一;还可避免因大量杀死雄性亲本造成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黄颡鱼人工繁殖方法为:

(1)亲鱼选择: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鳍条完整、无病无伤、外形性成熟的个体,且雌鱼体重75g-100g、雄鱼体重125g-150g的天然野生II龄黄颡鱼成鱼作为亲本,并按雌鱼与雄鱼的数量比为1∶1.1(即雌鱼条数∶雄鱼条数=1∶1.1)的比例放入池塘中进行专池培育;

外形性成熟的亲本为,雌鱼腹部饱满,富弹性,从背部向上托起,从外观看有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红肿并略外突;雄鱼腹部平直,生殖孔部位明显突起,呈乳头状,略呈红色;

催产繁殖设备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四大家鱼(鲭鱼、草鱼、鲢鱼、鳙鱼)繁殖设施进行改造;黄颡鱼在湖南地区成熟年龄一般为2龄,每年成熟1次,产卵期一般在5月初至8月底。

(2)亲鱼培育:水温12c°以上时,用鲜野杂鱼或水蚯蚓进行人工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亲鱼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200kg,池塘水深1.4米-1.6米;也可视池塘水质和溶氧状况调节。

(3)人工催产:

a.催产时间:待池塘水温在23c°以上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b.鱼巢的设置:在产卵池的底部筑建洞穴,洞穴直径为40cm-60cm,深度为55cm-65cm,洞穴数量为雌性亲鱼数量的40%-50%,每个洞穴放置一个产卵巢;

所述产卵巢可由50目聚乙稀网编制在铁丝圆圈上而组成;

c.催产药物及剂量:催产药物选用促黄体素激素类似物(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注射剂量为亲鱼每公斤体重用LRH-A28-10μg、HCG 400IU、DOM 4-5mg,即(LRH-A28-10μg+HCG 400IU+DOM 4-5mg)/kg。

d.注射方法及时间: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均可,进针深度为0.9cm-1.1cm;

采用二次注射方法:第一次只注射雌鱼且只注射LHRH-A2;第二次注射于第一次只注射的十二小时后进行,对雌鱼按剂量注射HCG、DOM,对雄鱼注射HCG、DOM且注射量为雌鱼注射量的一半;每尾亲鱼注射药液为1ml;

将完成所述催产药物注射的雌鱼与雄鱼放入产卵池;效应时间为25小时-30小时,催产水温23℃-26℃最佳;

c.取卵:通过产卵巢标记编号确定亲鱼产卵情况,两次换巢取卵,以免时间过长而亲鱼食卵;

(4)鱼苗孵化:将产卵巢取出后在清水中洗尽,放入孵化槽孵化,至孵出鱼苗;其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述奇,未经杨述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42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