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使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6834.5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郝茂盛;周健华;张楠;陈诚;潘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gan 表面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粗化工艺,特别涉及一种能使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以GaN为代表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以其宽直接带隙(Eg=3.4eV)、高热导率、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低介电常数、抗辐射等特点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固态照明、固体激光器、光信息存储、紫外探测器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常普遍的LED芯片制造工艺是先在蓝宝石衬底上形成N-GaN层、量子阱层、及P-GaN层等的层叠结构,然后在所述层叠结构上制作各电极,如N电极、P电极等。然而,现有工艺制作出的发光二极管,其发光亮度难以有较大突破,如图1所示,由于制作出的LED其表面较为平坦,当量子阱层辐射出的光子P以入射角θ1到达P-GaN层表面w1,经反射后会以入射角θ2到达P-GaN层侧壁w2,再次反射后会以入射角θ3到达侧壁w3,而对于常用的氮化镓材料的LED芯片,其光逃逸锥形临界角(light escape cone critical angle)约为23.5°,因此,只要光子P的入射角θ1满足条件:23.5°<θ1<66.5°时,其会因不断地被各壁反射而导致能量在芯片内的消耗,最终无法出光。
为提高发光二极管(LED)的出光率,通常会将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例如,在申请号为:200380110945.9的专利文献中,提供了一种经表面粗化的高效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即将N面的表面粗化形成一个或多个六角形锥面来减少LED内部的光反射的重复发生,提高LED的发光亮度。
目前用于GaN基LED表面粗化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对GaN基LED表面进行后处理,现有方法主要:光辅助电化学腐蚀PEC、KOH溶液湿法腐蚀、强酸溶液湿法腐蚀、干法刻蚀、压印光刻和制作金属掩模选区腐蚀等,例如,较为常用的是在P-GaN层表面生长一金属层,然后将金属熔化后在P-GaN层表面形成包状,再以此包状为掩模进行刻蚀使P-GaN层表面粗化,此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二是直接生长表面粗糙的p型GaN层,通常是在生长P-GaN层时采用降温处理使P-GaN层表面粗化,然而由于现有工艺中制作P-GaN层时常采用掺杂镁的做法,因此降温所形成的P-GaN层粗化表面,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掺杂镁后也增加了粗化的难度。
因此,提供一种简单且P-GaN层表面更为尖锐的粗化表面形成方法,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的制作方法,以降低操作的复杂度,同时还能达到理想的粗化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能使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1)在半导体衬底上依次生长出N-GaN层、量子阱层、P-GaN层、及非掺杂的粗化GaN层;以及2)采用ICP或离子干法刻蚀所述非掺杂的粗化GaN层以使所述非掺杂的粗化GaN层的粗化表面形状转移至所述P-GaN层,从而使所述P-GaN层表面粗化。
其中,所述非掺杂的粗化GaN层呈尖锥状。
较佳地,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生长各层为连续性生长。
较佳地,所述生长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
此外,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材料可为硅、蓝宝石、或SiC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能使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的制作方法通过在P-GaN层表面再增加生成一粗化的GaN层,并通过刻蚀使其粗化表面形状转移至P-GaN层,从而使P-GaN层表面的粗化,此操作简单,粗化效果较现有工艺有明显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LED的光子运动示意图。
图2A至图2B为本发明的能使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的制作方法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能使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的制作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其中,本发明的方法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进行。
请参阅图2A至图2B,本发明的能使LED的P-GaN层表面粗化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公司,未经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68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平板聚光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