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极能源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8796.7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顾仁欣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极 能源 人造行星 发动 机主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能源人造天体发动机,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物体在大地水准平面自由地作恒速直线运动的、人造大地自由行星概念发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四两拨千吨地球引力人造行星发动机——终极能源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的牛顿第一定律阐明,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作恒速直线运动,那么只要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仍将保持静止或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它描述了力的一种性质: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和由运动到静止,也可以使物体由一种运动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在伽利略时代之前,人们认为: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会静止。那些想探索是什么力使行星持续运动的人,没有认识到行星在轨道上作匀速运动,根本不需要力。
现有技术表明:万有引力是行星天体的运动之源,无需外力作用,就能恒速直线运动。由于人类对引力(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的认知有限,所以至今未能制造出:无需外力作用,就能够在地球大地(大地水准平面)恒速直线运动的人造大地行星,作为再生能源为人类造福。
发明内容
目前采用以地球引力为动力源的,无需外力作用、无需受轨道路线约束的、能在地球大地水准平面、自由式恒速直线运行的,人造大地自由行星概念发动机——新能源四两拨千吨地球引力人造行星发动机——终极能源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的技术,文献中记载得较少,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这方面技术成功案例的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终极能源人造行星发动机主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在运行中对所输入施加的作用力是一个呈可横向作水准平面方向运动牵引的、小于重心偏心载重机构自身循环运行所需能量的状态的作用力,其状态由技术特征必然产生。该装置在运行中对所输入施加的作用力是一个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的作用力,其状态由该装置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产生。该装置由重心偏心载重系统、杠杆型牵引系统进行组合联结;重心偏心载重系统由重心偏心载重轮、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轮中心轴、上方小轮、上方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下方轮中心轴、同步小轮、同步大轮、同步带、重物带、重物、小支撑杆条、高道、滚轮、滚轮轴杆组合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杠杆型牵引系统由重心偏心载重轮、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轮中心轴、上方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中心轴、杠杆型牵引杆、牵引轮、牵引轮中心轴、高道、高道支柱杆、低道、杠杆型小牵引杆、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支点件、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组合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当杠杆型牵引杆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牵引装置的一端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小于另一端呈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在重心偏心载重轮中设置的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轮中心轴、上方小轮、上方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下方轮中心轴、同步小轮、同步大轮、同步带、重物带、高道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中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上方小轮中心轴、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中心轴、杠杆型牵引杆、滚轮、滚轮轴杆、杠杆型小牵引杆、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支点件、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在重物带中设置的重物、小支撑杆条、小拉索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中设置的重心偏心载重轮、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支架轮中心轴、上方小轮中心轴、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中心轴、牵引轮、牵引轮中心轴、高道、低道、杠杆型小牵引杆、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支点件、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相互间相匹配连结配合;在高道中设置的高道支柱杆、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相互间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呈垂直线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当杠杆型牵引杆或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重心偏心载重轮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牵引装置的一端呈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另一端呈小于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重心偏心载重轮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上方小轮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下方轮的中间与下方轮中心轴相配合,同步小轮的中间与上方小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同步大轮的中间与支架轮中心轴连结合为一体,同步带与同步小轮、同步大轮相配合,牵引轮的中间与牵引轮中心轴相配合,滚轮的中间与滚轮轴杆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顶部与上方小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的大支撑拉杆主轴孔与支架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下部与下方轮中心轴相配合,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中部的侧端与滚轮轴杆相配合,杠杆型牵引杆的上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上中部连结及与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上设置的支架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牵引轮上设置的牵引轮中心轴与杠杆型牵引杆的下部相配合;在重物带上设置重物、小支撑杆条、小拉索相互间相匹配连结;在杠杆型牵引杆上设置高道、高道支柱杆、低道;重物带的内侧与重心偏心载重轮的前半轮的外径滚动性活动相配合,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的顶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中段相连结,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的上部与支架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的底部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下中段连结;在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设置许多个的支点件相互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杆体上设置的每一个的支点件,其支点件的一边与杠杆型大支撑拉杆的杆体活动性连结,支点件的另一边与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前部相连结合为一体;杠杆型牵引杆可由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相互联结组成;在杠杆型牵引杆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杠杆型牵引杆顶端设置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上端与上方小轮上设置的上方小轮中心轴活动性连结,杠杆型牵引杆的底部与牵引轮上设置的牵引轮中心轴相配合;在支架轮中心轴上设置双轮联结牵拉支架,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的上部的两端与支架轮中心轴连结;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的底部与牵引轮上设置牵引轮中心轴相配合;在杠杆型牵引杆上设置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在反复进行的头与尾相互联结及尾与头相互联结的排列后,在支架轮中心轴上设置双轮联结牵拉支架,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的上部的前后两端与支架轮中心轴相互间相匹配连结;双轮联结牵拉支架的下部与牵引轮中心轴相互间相匹配连结;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与支架轮中心轴的活动性连结后,在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的顶部所承受的力与底部所承受的力相平衡后,牵引力平衡垂直状秤杆呈垂直线的垂直状态;杠杆型大支撑拉杆在被输入施加作用力后呈垂直线的力平衡的垂直状态,当杠杆型大支撑拉杆上所承受的力点的两段距离,在下段长于上段时,重心偏心载重轮在运行中,在具有了重心偏心的势能后,即呈牵引装置的另一端下部牵引所需能量微小小于另一端上部牵引所需能量巨大的状态。在重物带中设置许多的同等距离的重物小支撑杆条、小拉索相互间相配合,小支撑杆条的一端与重物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活动性连结,小拉索的一端与重物带连接另一端与小支撑杆条的一端连结,或小拉索的一端与重物连接另一端与重物带连结;高道的下部与高道支柱杆的上部连结并固牢合为一体;重心偏心载重支架轮的外径轮面与高道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牵引轮的外径轮面与低道的上部道面滚动性接触相配合,同步小轮、同步大轮的外径分别与同步带的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滚轮的外径与重心偏心载重轮的后半轮内侧外径壁滚动性接触相配合,在滚轮、滚轮轴杆、杠杆型大支撑拉杆、重心偏心载重轮、支架轮中心轴的相配合后,可使重心偏心载重轮在运行中的后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外侧方向大幅度倾斜,可使重心偏心载重轮在运行中的前半轮的外径不断向内侧方向大幅度倾斜;重心偏心载重轮的外径与重物带的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上方小轮的外径与重物带的顶部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下方轮的外径与重物带的下部内侧滚动性活动相配合;其许多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相互联结组成杠杆型牵引杆的方式是:上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尾部与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头部相连结——尾与头活动性联结;即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头部与上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尾部连结——头与尾活动性联结;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尾部与再下一个的杠杆型小牵引杆的头部连结——尾与头活动性联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顾仁欣,未经陈明;顾仁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87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动连接杆
- 下一篇:一种地采暖用实木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