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2-苯乙醇的酿酒酵母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49170.8 申请日: 2009-04-10
公开(公告)号: CN101857844A 公开(公告)日: 2010-10-13
发明(设计)人: 许平;华栋梁;杜毅;张兆斌;甘霖;魏中浩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凯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18 分类号: C12N1/18;C12P7/22;C12R1/865
代理公司: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代理人: 李平
地址: 201809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转化 苯丙氨酸 生成 乙醇 酿酒 酵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株新分离的酿酒酵母及其用于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生产2-苯乙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苯乙醇,又名β-苯乙醇,英文名为2-phenylethanol,分子式为C8H10O,常温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天然存在于一些花和植物比如玫瑰、茉莉等的精油中。2-苯乙醇具有的玫瑰香味深受人们欢迎,是所有玫瑰香型香气的基本组分,其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烟草和药品中有广泛的应用。

2-苯乙醇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生物合成法、直接从植物中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三种。

研究发现酵母菌可以从头开始合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分解途径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2-苯乙醇。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等在生长过程中从头合成一定量的2-苯乙醇。1907年Ehrlich发现在一些酵母细胞中,L-苯丙氨酸通过转氨作用生成苯丙酮酸、再脱羧形成苯乙醛,苯乙醛经氧化脱氢酶作用生成2-苯乙醇,这条途径后来以Ehrlich的名字命名。利用这条途径通过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生产2-苯乙醇是目前生物合成法制备2-苯乙醇的主要方法。

Albertazzi等人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 CBS 110)在含2克/升L-苯丙氨酸而不含其他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得到1.7克/升2-苯乙醇,相同条件下使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CYC 739)得到1.5克/升2-苯乙醇(1994)。Huang等人用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 L-5)转化L-苯丙氨酸16天后可得到453毫克/升的2-苯乙醇(2000)。Stark等人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iv 2009)为出发菌株,在含有6克/升L-苯丙氨酸的培养集中转化48小时候得到2.35克/升2-苯乙醇。鉴于2-苯乙醇对酵母细胞的毒害作用,使2-苯乙醇的产量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研究人员采用了原位产物分离技术来提高2-苯乙醇的产率。Stark等人以油醇作为萃取剂,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iv 2009)进行两相补料分批转化,最终2-苯乙醇浓度可达到12.6克/升。采用这种方法虽然2-苯乙醇产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同时给产物的分离提取带来了很多困难,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从植物中提取2-苯乙醇的方法因原料来源有限,且原料中比如玫瑰中2-苯乙醇的含量很低,提取成本太高,以此方法得到的产品目前仅应用于高档香料中;化学合成法普遍存在较严峻的环保问题,反应条件一般较剧烈,对设备要求较高,且产品不是天然的;生物合成法具有产品绿色天然、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等等突出优点,是将来2-苯乙醇制备研究的方向,有极好的发展前景。但从自然界中筛选2-苯乙醇生产菌株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筛选到的野生菌株产量和产率往往非常低,对产物2-苯乙醇的耐受性低,所以国际上用生物合成法生产2-苯乙醇的技术尚未成熟,目前还没有产业化生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市场对天然绿色产品的需要,以及生物法生产2-苯乙醇产物浓度低、没有好的生产菌株等问题,提供一株新分离的生产2-苯乙醇的酿酒酵母,并提供用此菌株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生产2-苯乙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酿酒酵母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3,已于2009年3月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9035。

上述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3 CCTCC M 209035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如表1所示。

表1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3 CCTCC M 209035的生理生化特征

上述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P-3 CCTCC M 209035菌株的18S rDNA序列与其它多株酿酒酵母的18S rDNA序列有99%的相似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91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