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用自动充电装置的接插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1395.7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义;赵伟;张海洪;李治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M10/44;B25J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自动 充电 装置 接插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机器人用自动充电装置的接插器。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设计是机器人智能化一个很关键的环节。自动充电系统有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接插器(实现机器人内部电源与外接电源的接通),辅助接插装置(辅助机器人实现待充电电源装置与未接电源的接通)。虽然,对移动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研究早在1948年就开始,但是,目前移动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设计仍然不成熟。自动充电系统的接插器都是专门独立设计的,有如下缺点:通用性差,纠错性能较差,对接误差较大,累积误差较大,适应范围较小等一系列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机器人用自动充电装置的接插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自动充电装置的接插器有两个部分组成:自动充电装置接插器之固定充电系统(也称为插接公头)与自动充电装置接插器之活动充电系统(也称插接母头)。插接母头主要由下列部件构成:插接母头底座、环形大触点、环形小触点、环形大盖子、环形小盖子、微型盖子、电线、插接公头主要由下列部件构成:外壳底座、环形大触点、弹性大套环、环形小触柱、弹性小套环。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用自动充电装置的接插器,包括所述一个插接母头和一个插接公头,其特征在于:1)插接母头为圆台结构,有同心的大环行槽和小环形槽,分别内置环形大触点和环形小触点,并分别由火线和零线外接电源;2)所述插接公头亦为圆台结构,有环形大触柱和环形小触柱与所述插接母头的大环行槽和小环形槽插配,从而分别与所述环形大触点和环形小触点接触,并由两根导线连接至机器人内部电源装置;所述环形大触柱和环形小触柱分别安置在弹性大套环和弹性小套环内。
上述接插母头的结构:一个圆台形底座的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自动充电装置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母头的结构:一个圆台形底座的中心通过一个螺栓固定连接一个微型盖子,底座边缘有三个周向均布的螺钉固定连接一个环形大盖,底座的内圆周向均布三个螺钉固定连接一个环形小盖;在所述的环形大盖与环形小盖之间形成所述的大环形槽,内置环形大触点,环形大触点的一端抵住大环形槽底部,另一端由环形大盖和环形小盖的凸肩扣住;在所述环形小盖与微型盖子之间形成所述小环形槽,内置所述环形小触点,环形小触点的一端抵住小环形槽底部,与另一端由环形小盖和微型盖子的凸肩扣住;所述环形大盖、环形大触点和环形小盖上由两个通孔,所述火线和零线从该两通孔插入而分别连接环形大触点和环形小触点,并通过拧入螺钉将火线和零线固定。
上述接插公头的结构:一个圆形外壳与底座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自动充电装置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公头的结构:一个圆形外壳与底座固定连接,圆形外壳内套一个大环套,大环套底部支撑于一个大压簧上,顶部外围凸肩由外壳内凸肩限位;大套环内套装所述环形大触柱,环形大触柱有凸肩对大套环限位;环形大触柱内套一个小套环,小套环底部支撑于小压簧上,顶部外圈有凸肩环形大触柱限位,小套环内套装所述环形小触柱,环形小触柱有凸肩对小套环限位,环形大触柱和环形小触柱通过螺钉于底座固定连接;在圆形外壳和环形大触柱下部有通孔,导线从通孔插入而分别通过螺钉与环形小触柱和环形大触柱固定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本发明采用插接母头的环形大触点和环形小触点与插接公头的环形大触柱和环形小触柱相接触通电,接触面大,通电可靠。本发明的插接母头的环形大触点和环形小触点埋置在环形槽内,而插接公头的环形大触柱和环形小触柱有对应的弹性大套环和弹性小套环保持不使用时在环形槽内,插接口使用时才露出与插接母头的环形大触点和小触点接触,故安全可靠,防止触点事故。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用性强,纠错性能好,对接误差小,累计误差小,适用范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自动充电装置的接插器未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自动充电装置的接插器工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实例应用在服务机器人上时具体布置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1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顶架的调节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基环保型杀虫气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