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群体永久性标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3556.6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6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章龙珍;庄平;刘鉴毅;张涛;赵峰;冯广朋;黄晓荣;侯俊利;闫文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养殖 中华鲟 幼鱼 群体 永久性 标记 方法 | ||
1.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群体永久性标记方法,采用养殖密度、水温和溶氧控制,其特征是养殖密度为3000尾/m2高密度培育,高密度培育的时间是在中华鲟出膜后鼻孔发育的30天内,利用高密度培育过程中互相之间的摩擦、碰撞,干扰阻断中华鲟鼻孔表面鼻隔的形成;培育池的水温控制在23℃,培育过程中增氧,保证水体溶氧在6mg/L以上,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在30天内,中华鲟幼鱼则由双鼻孔形成为单鼻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群体永久性标记方法,其特征是中华鲟幼鱼形成的单鼻孔形式是左边单个鼻孔,右边双个鼻孔;或者左边双个鼻孔,右边单个鼻孔;或者左右都是单鼻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35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养貂用自动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