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沟槽超级PN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4260.6 | 申请日: | 200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7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龚大卫;马清杰;邵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沟 超级 pn 结构 及其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深沟槽超级PN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功率MOSFET是最好的功率开关器件,以其输入阻抗高,低损耗、开关速度快、无二次击穿、安全工作区宽、动态性能好,易与前极耦合实现大电流化、转换效率高等特性用于处理电能,包含频率变换、功率变换和控制、DC/DC转换等。虽然功率MOS器件在功率处理能力上已经得到了惊人的提高,但在高压领域中由于导通电阻Ron的原因,使得MOS器件的导通损耗随耐压的提高而急速上升。为了提高耐压、降低导通损耗,一系列的新结构、新技术应运而生。而其中用来提高功率MOS性能的超级PN结(Super Junction)技术在高压领域的作用非常显著,吸引了大批器件供应商投入资金研发,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平面Cool MOS并且已经投入商业应用。但是传统Super Junction制备中要经过多次光刻,离子注入,推进以及外延生长,并且传统Super Junction有接合面不均匀的缺点。
图1为传统Super Junction的结构示意图。以700V功率MOS为例,N+或P+衬底硅片101背面作为功率MOS的漏极,第一外延层102、第二外延层103、第三外延层104、第四外延层105、第五外延层106、第六次外延层107依次沉积形成。每一次外延生长后通过光刻、离子注入、推进形成的P+或N+结109互相连接形成超级PN结(Super Junction),用于功率MOS器件的有源区108。使用传统Super Junction的工艺形成的结构如图1所示,有数个依次沉积形成的外延层堆叠形成较厚的外延层,每一个外延层中有一个P+或者N+的结,上述这些结互相连接形成超级PN结(Super Junction)。但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每一个结109是单独形成,在结与结的交界面处存在弯曲起伏,不利于电荷平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Super Junction工艺中流程复杂以及结构上的缺点,本专利提出了一种新的深沟槽型超级PN结(Super Junction)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深沟槽超级PN结结构,包括:
沉积在衬底上的单一厚外延层;
形成在单一厚外延层中的深沟槽,深沟槽的特征尺寸为0.4微米-6微米,深度为10微米-80微米,角度为80度-90度;
形成在深沟槽中的沿深沟槽方向的超级PN结,超级PN结为重掺杂的多晶硅;
填充在深沟槽中的氧化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超级PN结的结深为0.2微米-8微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底为N+或P+衬底;重掺杂的多晶硅为重掺杂的P型或N型多晶硅,沉积的厚度为微米,且在1000℃-1200℃的温度下进行推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深沟槽超级PN结的形成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沉积单一厚外延层;
在单一厚外延层中形成的深沟槽,深沟槽的特征尺寸为0.4微米-6微米,深度为10微米-80微米,角度为80度-90度;
在深沟槽中沿深沟槽方向推进重掺杂的多晶硅形成超级PN结;
在深沟槽中填充氧化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超级PN结的结深为0.2微米-8微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衬底上沉积单一厚外延层包括在N+或P+衬底上沉积单一厚外延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单一厚外延层中形成的深沟槽包括生长热氧化层;沉积氮化硅;沉积等离子体增强氧化层;光刻、刻蚀以上三层至衬底;去胶,并以以上三层作为硬掩模刻蚀深沟槽,并湿法腐蚀掉氮化硅表面剩余的等离子体增强氧化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深沟槽中沿深沟槽方向推进重掺杂的多晶硅形成超级PN结包括在深沟槽中沉积的重掺杂的P型或N型多晶硅;在1150℃下推进200分钟,形成沿着深沟槽方向结深;将的重掺杂的P型或N型多晶硅完全氧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深沟槽中填充氧化层包括:在深沟槽中填充氧化层并致密化;通过化学机械研磨,以氮化硅为化学机械研磨的终止层,研磨掉氮化硅上面的氧化层;通过热磷酸将氮化硅全剥;用氢氟酸将硅表面的热氧化层去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结构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功率MOS管的击穿电压,大幅降低功率MOS管的导通电阻,并且工艺简单,工艺可控性好。该结构避免了传统Super Junction工艺中的多次光刻,离子注入,推进以及外延生长,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克服了传统Super Junction接合面不均匀的缺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