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的精氨酸脱亚氨酶及其制备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54642.9 申请日: 2009-07-10
公开(公告)号: CN101591649A 公开(公告)日: 2009-12-02
发明(设计)人: 凌建群;裘霁宛;温晓芳;范敏;王玉娇;王叶飞;梁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基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1/08 分类号: C12N11/08;A61K38/50;A61K47/48;A61P35/00
代理公司: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许亦琳;余明伟
地址: 310020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甲氧基 聚乙二醇 修饰 精氨酸 脱亚氨酶 及其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的精氨酸脱亚氨酶,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早在30多年前,Storr和Burton就提出控制氨基酸在肿瘤治疗上的可能性(Storr JM, Burton AF.The effects of arginine deficiency on lymphoma cells.Br J Cancer.30:50-59(1974)), 其中,被研究的最多的是天冬酰胺酶,它能分解细胞生长和细胞生命维持所需的天冬酰胺。 在许多白血病(Leukemia)患者中,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它们自己不能合成天冬 酰胺,必须依靠外界提供的天冬酰胺来维持生存。天冬酰胺酶的治疗耗尽体内肿瘤细胞所 需的游离天冬酰胺,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而正常细胞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L-天 冬酰胺酶是来源于微生物,对人体来说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进入人体以后很容易诱导生 成抗天冬酰胺酶的抗体,产生副作用并影响其疗效;但是,如同Y.K.Park等在Antieancer Res.1:373-376(1981)中描述的,由于L-天冬酰胺酶受其分子量大小的限制,进入人 体后容易被肾脏过滤清除,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循环半衰期。用聚乙二醇共价修饰的大肠 杆菌L-天冬酰胺酶降低了其抗原性,延长了其循环半衰期(Y.Kamisaki等, J.Pharmacol.Exp.Ther.216:410-414(1981));Y.Kamisaki等,Gann.73:47-474 (1982))。

正常细胞的生长不需要精氨酸,因为它们能通过由精氨琥珀酸合成酶和精氨琥珀酸裂解 酶催化的一个两步反应从胍氨酸合成精氨酸。然而肝细胞瘤、黑色素瘤和其他一些的肉瘤不 表达精氨琥珀酸合成酶,因而它们是精氨酸的营养缺陷型。精氨酸脱亚氨酶能催化精氨酸向 胍氨酸的转化,可被用来清除精氨酸。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最早是J.B.Jones在“精氨酸 脱亚胺酶对小鼠白血病成淋巴细胞的作用”,博士论文,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1-165 页(1981)中开始研究的。他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中提取的精氨酸脱亚胺酶 (ADI),在体外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特别是肝癌和黑色素瘤相关的肿瘤细胞,但是从恶 臭假单胞菌中提取的ADI在体内却没能表现出其应有的作用,研究发现是因为中性pH下几乎 没有酶活性,并且因为恶臭假单胞菌中提取的精氨酸脱亚胺酶(ADI)对实验动物来说具有很 强的免疫原性,进入机体以后很容易诱导生成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从实验动物 的血液循环中被快速清除,如Takaku et al,Int.J.Cancer,51:244-249(1992)和美国专利 NO.5,474,928中描述的,在此将其公开全部引为参考。Takaku等人用聚乙二醇通过氰尿酰 氯基团对从精氨酸支原体中提取的精氨酸脱亚胺酶进行化学修饰。修饰后的精氨酸脱亚胺酶 虽然在体外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下降,但是,由于PEG修饰降低了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免疫原性, 因此在体内保留了抗肿瘤的活性(Takaku等,Jpn.J.Cancer.Res.84:1195-1200(1993))。然而, 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采用的修饰方式为氰尿酰氯连接基团,这种连接方式并不稳定,而且 有可能释放出有毒的代谢产物,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进一步的,Clark,Mike A在 美国专利NO.6183738中所提到的,通过用琥珀酰亚胺基团作为连接基团来修饰精氨酸脱亚 胺酶,避免了用氰尿酰氯基团修饰存在的缺陷,也同样制备获得了在动物体内具有抗肿瘤的 活性的PEG化精氨酸脱亚胺酶,并在人体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Steven A Curley, Hepato-Gastroenterology,50:1208-1211(2003);Francesco Izzo,J Clin Oncol. 22:1815-1822(2004);Paolo A.Ascierto,J Clin Oncol 23:7660-7668(2005))。但是,对 于常规的用聚乙二醇来修饰生物活性的蛋白,包括精氨酸脱亚胺酶,L-天冬酰胺酶等都会导 致酶活性的严重下降,甚至完全丧失。(Reza Mehvar J.Pharm Pharmaceut Sci.3:125-136(2000))。例如:O.Schiavon(Il Farmaco 55:264-269(2000))研究了用不同 的聚乙二醇来修饰Uricase,最终获得的聚乙二醇化Uricase生物学活性仅为原来的0-40%之 间;Yuying Tan(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12,45-52(1998));Zhijian Yang(CANCER RESEARCH,64:6673-6678(2004)研究制备聚乙二醇化methioninase 用于肿瘤的治疗,用重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乙二醇修饰methioninase后,也仅保留了40%的生 物学活性。而且,对于一个蛋白分子结合多个聚乙二醇后,随着聚乙二醇结合数量的增加, 对活性的影响更加显著。Frederick W.Holtsberg等(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80:259-271 (2002))在研究聚乙二醇修饰精氨酸脱亚氨酶时发现,当一个精氨酸脱亚氨酶结合8-10个 PEG20000分子时,其酶活性仅保留了不到50%。对于用于治疗用途的这些PEG修饰的酶,保 留生物学活性和增加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是一个矛盾。增加PEG修饰程度,可以增加酶在 体内的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但是,随着PEG修饰度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活性的急剧下降, 甚至丧失(Yuying Tan,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12:45-52(1998))。如何寻找一 个既可以保留或基本保留被修饰酶的活性,又可以增加酶在体内的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的 制备方法,是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的目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基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基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6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