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胺及其衍生物的磺酰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8638.X | 申请日: | 200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8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邵华武;曾鸿耀;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303/38 | 分类号: | C07C303/38;C07C311/21;C07C311/16;C07C311/08;C07C311/06;C07D295/194;C07H9/04;B01J3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彭晓波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衍生物 磺酰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胺及其衍生物的磺酰化方法。
背景技术
磺酰胺在制药领域中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化合物,由于其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广泛作为抗肿瘤、抗炎、抗病毒药物使用。此外,磺酰胺类化合物还可以用作热敏感记录材料、增感剂、显影等。磺酰胺之所以是最稳定的胺以及胺的衍生物的保护基团之一,因为其很容易被引入,且能够降低氮原子的碱性。得到的酰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晶体,具有很强的发色团,对碱性水解和催化还原等很多反应条件都十分稳定。传统的合成方法一般都是在碱(如碳酸氢钠、吡啶、三乙胺以及氢化钠等)的存在下,于有机溶剂(如CH2Cl2和DMF等)中加入磺酰氯与胺,反应生成磺酰胺[(a)Coeffard V.;Thobie-Gautier C.;Beaudet I.;LeGrognec E.;Quintard J.P.Eur.J.Org.Chem.2008,383-91;(b)HolmesT.J.;Lawton R.G.J.Org.Chem.1983,48,3146-3150;(c)Scully F.E.;Bowdring K.J.Org.Chem.1981,46,5077-5081;(d)Pandya R.;MurashimaT.;Tedeschi L.;Barrett A.G.M.J.Org.Chem.2003,68,8274-8276;(e)Su B,Landini S,Davis D.D.Brueggemeier R.W.J.Med.Chem.2007,50,1635-1644;(f)Natarajan A;Guo Y.H;Harbinski F.;Fan Y.H.;Chen H.;Luus L.;Diercks J.J.Med.Chem.2004,47,4979-4982;(g)Gavernet L.;Barrios I.A.;Sella Cravero M.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7,15,5604-614;(h)Purushottamachar P.;Khandelwal A.;Vasaitis T.S.;Bruno R.D.;Gediya L.K.;Njar VCO.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8,16,3519-3529]。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提高温度,特别是对于反应活性比较低的苯胺类的底物,有的还需要很长的反应时间[Hiroya K.;Matsumoto S.;Sakamoto T.Org.Lett.2004,6,2953-2956]。对于伯胺,则存在双磺酰化的副反应,而且分离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中,磺酰氯的水解是主要的竞争反应,这就需要加入过量的磺酰氯并且导致产率的降低。
然而,传统的合成方法一般需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或加入碱来催化反应。这对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而言,往往需要设备具有较高的防腐蚀能力,而且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寻找一条能够在温和条件下有效合成磺酰胺的途径就成为了有机化学家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近米,水因为价廉、安全且环境友好而受到广泛的重视。Deng Xiaohu报道了室温下通过Na2CO3调节水溶液的pH值而合成磺酰胺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简单的酸化和过滤的方法纯化得到较高的收率[Deng X.H.;Mani N.S.GreenChemistry 2006,8,835-38]。
Sridhar R.等采用β-环糊精为催化剂,在水相中以各种胺和氨基酸为底物,合成了单磺酰化的产物,反应具有很好的普适性[Sridhar R.;Srinivas B.;Pavan Kumar V.;Narender M.;Rama Rao K.Adv.Synth.Cata.2007,349,1873-1876]。
R1=Ts or Ms
同样,微波辐射促进下的有机合成也成为近年来化学家关注的热点,它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Sharma和王玉炉分别报道了不加任何其它的碱,在微波辐射下较短时间磺酰氯与胺反应生成磺酰胺的方法。[(a)Sharma A,K.;Das S.K.Synth.Commun.2004,34,3807-819;(b)王玉炉,赵娜,王瑾晔,马会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77-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6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