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蛋白溶液的病毒灭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2779.9 | 申请日: | 2009-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7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邹莉;李策生;彭良俊;叶巨兵;张智;彭焱;缪燕敏;方舸;纽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2/18 | 分类号: | A61L2/18;C07K16/00;C07K1/34;A61L101/4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蛋白 溶液 病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病毒灭活技术,具体涉及生物制品免疫球蛋白溶液中病毒灭活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对免疫球蛋白溶液中的病毒进行灭活的方法有有机溶剂/清洁剂法(S/D法)、低pH法和D50法,下面表1是各种方法的病毒灭活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表1:各种方法的病毒灭活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当用Cohn法分离免疫球蛋白时,由于乙醇和低温的条件有抑制、清除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该作用极其有限,故不能作为一种病毒灭活方法。
当巴斯灭活法用于球蛋白病毒灭活时,回收率≤33%,因回收率过低,日趋紧张的血源使得行业并没有采取巴斯灭活法用于球蛋白病毒灭活。
随着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何保证其安全性,已成为世界医药卫生界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辛酸钠,别名:正辛酸钠,英文名:Sodium caprylate;分子式:CH3(CH2)6COONa,辛酸钠属于脂肪酸类,长期以来一直用于白蛋白溶液的稳定剂以及某些血浆蛋白的沉淀剂,且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现有技术[参见:Biologicals,2003,31(3):213-221.]公开的辛酸盐病毒灭活技术方案为:辛酸盐16mM,蛋白浓度10%,pH值4.5,温度35℃,时间1小时,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条件重现试验,并对回收率作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案的蛋白质回收率小于10%,蛋白质回收率过低,没有实用价值。
血液制品对回收率的要求一直是生产血液制品各工艺可行性的标准,当巴斯灭活法用于球蛋白溶液病毒灭活时,蛋白质回收率不得低于33%,但是日趋紧张的血源使得行业并没有采取巴斯灭活法用于球蛋白病毒灭活,因此,现有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由于蛋白质回收率过低,没有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球蛋白溶液的病毒灭活方法,使其具有简单、安全、快捷、有效、蛋白质回收率高、且不影响目的蛋白质生物活性等特点。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球蛋白溶液的病毒灭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种球蛋白溶液的病毒灭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计算待病毒灭活球蛋白溶液中蛋白质的量,按辛酸钠与待病毒灭活球蛋白溶液中蛋白质的重量比(mmol/g)为8~17mmol∶1g,优选为14~16mmol∶1g的比例计算辛酸钠的用量,按计算所得辛酸钠用量称取辛酸钠,将称取的辛酸钠加入二倍于待病毒灭活球蛋白溶液体积的稀释液中充分溶解,配制成辛酸钠溶液;
b.用pH4.0的醋酸缓冲液将辛酸钠溶液的pH调至5.0~8.5,优选5.6~5.8,将调好pH值的辛酸钠溶液加入待病毒灭活的球蛋白溶液中,边加边搅拌,配制成辛酸钠溶液与球蛋白溶液的混合液;
c.用pH4.0的醋酸缓冲液将辛酸钠溶液与球蛋白溶液的混合液的pH调至4.3~5.5,优选为4.7~4.9,置入振荡式水浴箱,30±1℃保持1.5小时后取出,澄清过滤祛除辛酸钠沉淀,滤液采用透析或超滤方法祛除残留的辛酸钠,检测滤液中残留的辛酸钠含量,使透析液或超滤液中辛酸钠含量<0.01mmol。
上述步骤a中所述的稀释液是0.9~1.8%的NaCl溶液,也可以用注射用水作稀释液。
在上述步骤c中,所述的检测滤液中残留的辛酸钠含量的方法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
本发明方法的全部操作要求在验证合格的GMP车间进行。
实验资料
<实验引用标准>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二○○○年版中国生物制品标准化委员会
《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
<实验项目与目的>
1.生物活性的检测
实验目的:生物活性是生物制品的重要检测项目,生物活性是生物制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生物活性的检测就是为了观察该实验是否会对生物活性产生影响,即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2.蛋白质回收率的检测
实验目的:对于日趋紧张的血源和需求量日益增长的市场而言,蛋白质回收率的检测目的是为了考察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3.蛋白质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实验目的:蛋白质的稳定性试验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目的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及状态进行系列的动态观察,进一步证明目的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的稳定性。
4.回收率的优选
实验目的:提升该发明的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未经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27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通信用天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