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及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317.3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5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韩洪军;李雨霏;王煨冬;丛惠琴;王英伟;马文成;胡宏博;张凌瀚;林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21/02;C02F3/28;C02F1/5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单 军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预处理 方法 硝化 水解 沉淀 | ||
1.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预处理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 一、污水依次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处理后出水; 二、步骤一的出水进入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 最大水力负荷为4.5~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15~25g/L,水力停留时间为 2.5~3h,上升流速为9~13m/h,即实现了污水的预处理;步骤二所述的反硝化 厌氧水解沉淀池,它包括出水堰(1)、顶盖(2)、进水管(3)、泥斗(4)和排泥管(5), 还包括蜂窝斜管组件(6),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顶盖(2)的中心下方1.2~1.5 米设置出水堰(1);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泥斗(4),每个泥斗(4) 的中心设置排泥管(5);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底部设置进水管(3),并位 于泥斗(4)的上方;由纤维绳(7)和不锈钢框架(8)将蜂窝斜管组件(6)水平固定在 进水管(3)上方3.5~4.2米处,其中蜂窝斜管组件(6)由n个蜂窝斜管通过蜂窝斜 管的外侧面相互接合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粗 格栅的间隙为10cm;中格栅的栅前水深为0.8m,间隙为5cm,过栅流速为 0.57m/s;旋流沉砂池的池容积为118m3,表面负荷为116.38m3/m2·h,水力停 留时间为40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 中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7~5.8m3/m2·h,悬浮污泥浓 度为17~23g/L,水力停留时间为2.6~2.9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 中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5.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 15g/L,水力停留时间为2.8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控 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10~12m/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控 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11m/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3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