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及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317.3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5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韩洪军;李雨霏;王煨冬;丛惠琴;王英伟;马文成;胡宏博;张凌瀚;林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21/02;C02F3/28;C02F1/5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单 军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预处理 方法 硝化 水解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环保的投资,尤其加大了对污水的治理力度,以改善日益恶化的水环境。现有的主要污水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处理方法,其中曝气生物滤池法是生物膜法的变型工艺,多采用粒状填料,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为一体,节省了后续二沉池。运行经验表明,采用该工艺可显著节约基建投资,并减少占地面积,出水水质较好,处理效率高,运行和管理方便,尤其是其模块化的结构有利于未来的扩建,既可以单独构建,又可以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更扩展了应用范围,是一种可替代传统而且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工艺。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本身固有的结构特点,通常情况下,为了延长滤池的运行周期,减少反冲洗频率以降低能耗,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时需对进水进行预处理。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现有的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化法、化学氧化法和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等,但是现有的污水预处理方法普遍存在着水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且物化法耗能大,化学氧化法需要投加化学氧化剂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污水预处理成本较高;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悬浮有机污染物、溶解性复杂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以实现污水的预处理,但是现有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存在污泥上浮现象,污泥容易流失,从而影响出水水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污水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差、成本较高以及现有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污泥上浮影响水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污水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污水预处理方法由以下步骤实现:一、污水依次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处理后出水;二、步骤一的出水进入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5~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15~25g/L,水力停留时间为2.5~3h,上升流速为9~13m/h;即实现了污水的预处理。
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它包括出水堰、顶盖、进水管、泥斗和排泥管;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还包括蜂窝斜管组件,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顶盖的中心下方1.2~1.5米设置出水堰;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泥斗,每个泥斗的中心设置排泥管;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底部设置进水管,并位于泥斗的上方;由纤维绳和不锈钢框架将蜂窝斜管组件水平固定在进水管上方3.5~4.2米处,其中蜂窝斜管组件由n个蜂窝斜管通过蜂窝斜管的外侧面相互接合组成。
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中蜂窝斜管组件上部为清水区,蜂窝斜管组件与进水管之间为悬浮污泥区。
本发明的预处理方法原水经过粗格栅、中格栅、转鼓式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的悬浮物,然后经过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活性污泥层中的兼性菌的作用,对原水中部分颗粒状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降解,将复杂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在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中形成的污泥悬浮层对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截留和吸附,使出水悬浮物大大降低,本发明的污水预处理方法对污水中NH3-N的去除率为30%~50%,COD的去除率为35%~55%,SS的去除率为60%~80%,出水的SS控制在60~100mg/L之间,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方法与现有的预处理方法相比较,耗能少,不需要加化学氧化剂来处理污水,降低了污水预处理的成本。
本发明的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设置了蜂窝斜管组件,增加了沉降面积,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本发明控制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最大水力负荷为4.5~6m3/m2·h,悬浮污泥浓度为15~25g/L,有效的控制上升流速和排泥量,间接控制悬浮层高度,进而调节污泥的上浮现象,保证出水水质不会因为污泥上浮而受到污染。
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污水预处理的成本低;有效的解决了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污泥上浮的问题。本发明为曝气生物滤池提供了一种污水预处理的方法,改进了后续生物滤池进水的水质,保证了生物滤池的稳定运行及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反硝化厌氧水解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八蜂窝斜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3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