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931.X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周玉;王文;贾德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50 | 分类号: | C04B41/50;C04B35/499;C04B35/47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荣 玲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可控 铌镁酸铅 铅铁 薄膜 方法 | ||
1.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织构可控的铌 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步骤如下:a、依照化学式(1-x)Pb(Mg1/3Nb2/3)-xPbTiO3按1∶ 1/3(1-x)∶2/3(1-x)∶x的摩尔比分别称取醋酸铅、乙酸镁、乙醇铌和钛酸四丁酯,其中x=0.32; b、把醋酸铅加入到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混合溶液中,室温下搅拌10~30min,得溶液A, 其中,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摩尔比为1∶5~15,醋酸铅与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混合溶 液的摩尔比为1∶6~16;c、把乙酸镁和乙醇铌的混合物加入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混合溶液 中,在60~100℃条件下加热回流搅拌20~60min,得溶液B,再将钛酸四丁酯加入到溶液 B中,在80~120℃条件下加热回流搅拌20~60min,得溶液C,其中,冰乙酸和乙二醇甲 醚的摩尔比为1∶5~15,乙酸镁和乙醇铌的混合物与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混合溶液的摩 尔比为1∶6~16;d、将溶液A和溶液C混合得混合溶液D,然后向混合溶液D中加入乙 酰丙酮,乙酰丙酮与混合溶液D的摩尔比为1∶10~20,室温下搅拌20~40min,得 (1-x)Pb(Mg1/3Nb2/3)-xPbTiO3溶胶;e、将Pt/Ti/SiO2/Si基片依次在丙酮和无水乙醇中各超声 处理4~6min,然后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f、把步骤d得到的(1-x)Pb(Mg1/3Nb2/3)-xPbTiO3溶胶滴加到经步骤e处理过的基片上,以1000~2000r/min旋涂10s,再以3500~4500r/min 旋涂20s,然后在40~80℃条件下烘干得薄膜D;g、将薄膜D在350~450℃条件下预烧, 得薄膜E;h、将薄膜E放入快速热处理炉中在630~670℃条件下焙烧8~15min,冷却至 室温,即获得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f中基片以1200~1800r/min旋涂10s,再以3800~4200r/min旋涂20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f中在50~70℃条件下烘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重复操作步骤f1~8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步骤h中将薄膜E放入快速热处理炉中在640~660℃下焙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步骤h中将薄膜E在快速热处理炉中焙烧1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9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网络碳化硅表面制备氧化铝陶瓷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天燃气烧嘴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