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1931.X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明;周玉;王文;贾德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41/50 | 分类号: | C04B41/50;C04B35/499;C04B35/47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荣 玲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可控 铌镁酸铅 铅铁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弛豫铁电薄膜具有高介电系数、高温稳定性和体积小的特点,在实现集成 电路微型化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弛豫铁电薄膜的研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 视。铌镁酸铅-钛酸铅(PMN-PT)陶瓷体系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弛豫铁电材料, 具有重要的介电、压电和电致伸缩性能。
对于PMN基材料,因其组分复杂,尤其是PMN基材料对于化学计量比 的准确性以及成分的均匀性很敏感,所以采用能很好控制化学计量比的溶胶- 凝胶法是最佳选择。同时,溶胶-凝胶法制薄膜虽然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 能保持成膜化学计量比等优点,但现有的溶胶-凝胶法无法得到织构可控的 PMN-PT薄膜来满足器件应用对电学性能的不同需要,而且现有的溶胶-凝胶 法制备的PMN-PT铁电薄膜致密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制备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织构不 可控和致密度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热处理工艺的溶胶-凝胶 法,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
制备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的方法步骤如下:a、依照化学 式(1-x)Pb(Mg1/3Nb2/3)-xPbTiO3按1∶1/3(1-x)∶2/3(1-x)∶x的摩尔比分别称取醋 酸铅、乙酸镁、乙醇铌和钛酸四丁酯,其中0<x<1;b、把醋酸铅加入到冰乙 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混合溶液中,室温下搅拌10~30min,得溶液A,其中,冰 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摩尔比为1∶5~15,醋酸铅与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混合 溶液的摩尔比为1∶6~16;c、把乙酸镁和乙醇铌的混合物加入冰乙酸和乙二 醇甲醚混合溶液中,在60~100℃条件下加热回流搅拌20~60min,得溶液B, 再将钛酸四丁酯加入到溶液B中,在80~120℃条件下加热回流搅拌20~ 60min,得溶液C,其中,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摩尔比为1∶5~15,乙酸镁 和乙醇铌的混合物与冰乙酸和乙二醇甲醚的混合溶液的摩尔比为1∶6~16;d、 将溶液A和溶液C混合得混合溶液D,然后向混合溶液D中加入乙酰丙酮, 乙酰丙酮与混合溶液D的摩尔比为1∶10~20,室温下搅拌20~40min,得 (1-x)Pb(Mg1/3Nb2/3)-xPbTiO3溶胶;e、将基片依次在丙酮和无水乙醇中各超声 处理4~6min,然后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f、把步骤d得到的 (1-x)Pb(Mg1/3Nb2/3)-xPbTiO3溶胶滴加到经步骤e处理过的基片上,以1000~ 2000r/min旋涂10s,再以3500~4500r/min旋涂20s,然后在40~80℃条件下 烘干得薄膜D;g、将薄膜D在300~500℃条件下预烧,得薄膜E;h、将薄 膜E放入快速热处理炉中在630~670℃条件下焙烧8~15min,冷却至室温, 即获得织构可控的铌镁酸铅-钛酸铅铁电薄膜。
本发明方法还可重复操作步骤f1~8次,来调控薄膜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19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网络碳化硅表面制备氧化铝陶瓷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天燃气烧嘴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