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药袋式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3696.X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3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9/10;A01G31/00;A01D9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7100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药 栽培 方法 | ||
1.一种山药袋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栽培袋准备
a、栽培袋制作:栽培袋用抗紫外线的无毒材料制成;
b、栽培袋透气:栽培袋上端不封口,下端封口,上下等粗,栽培袋侧面开有透气孔;
(2)栽培操作步骤
c、种薯制备:选用毛孔稀疏且具有光泽的山药母本,截下主干上端根部15~17cm的山药栽子作为种薯,种薯在收获后休眠4个月,在播种前1周进行晒种,以利于种块萌发,促进隐芽生长;
d、基质制备和填装:选用草炭、蛭石、腐熟的玉米秸秆混合作为栽培基质,其中腐熟的秸秆要粉碎成0.5~1.0cm颗粒,草炭、蛭石、腐熟的玉米秸秆按2∶1∶1的体积比例混合,然后每1立方米混合基质加入消毒鸡粪40~50kg,将混有消毒鸡粪的混合基质装入开好透气孔的栽培袋,栽培袋内混合基质松实度要一致,保障内部通气良好;
e、栽培袋放置:栽培袋竖直紧密排列,每行栽培袋间距1~1.2米;
f、播种:当年4月播种,播种前把栽培基质浇足水,用小铲或其它工具在栽培袋上口栽培袋内混合基质上挖12~14cm深洞,然后把准备好的山药栽子头朝上放于洞内,覆盖混有消毒鸡粪的混合基质后,再刮平表面;
g、生长期管理:出苗后,每个栽培袋每隔10~15天浇透水1次,以促使地下茎向下生长,山药伸蔓后,采用2~2.5m长的竹杆或木条设立支架,或在山药袋上端2.3~2.5m处拉铁丝,然后用线绳或麻绳进行吊蔓,支架或绳子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在6、7月份块茎和茎叶迅速生长期,注意浇水,保证基质含水量维持在80%,并追施2次复合肥,山药病虫害防治同常规山药栽培;
h、山药收获:当年10月底待山药茎叶枯黄后即可收获,收获时,先将枯黄的茎叶除去,然后将栽培袋放倒,先将上部的基质倒出,再握住山药的上部将其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袋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袋用聚乙烯黑色塑料薄膜或黑白双面膜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山药袋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袋直径30~40cm,高130~1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袋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袋侧面距离袋子底端5~10cm处开2~3个直径为0.8~1.0cm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袋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袋内混有消毒鸡粪的混合基质装填厚度115~12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袋式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时,山药株距15~20cm,山药栽子头部距栽培袋所挖洞口顶端8~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36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重振动深根作物挖掘机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岩石三轴试验加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