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生产中片状零件自动分离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5503.4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潘敬怀;张利;敦周奇;张露;肖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9/06 | 分类号: | B65G59/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雷秋芬;李羡民 |
地址: | 071000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生产 片状 零件 自动 分离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输送装置,特别是汽车自动生产线上片状零件可自动分离上料的输 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工业中,自动化生产线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有一些部件如顶盖前横梁等片状零件, 因其零件形状特殊、体积偏大、难以分离等原因未能实现自动化上料,只能由人工手动进行 上料。人工搬运输送,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容易出错,且生产效率低下。因此,亟需设 计一种新型的自动分离上料工装,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生产中片状零件自动分离输 送装置,以解决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生产中片状零件自动分离输送装置,构成中包括机架、滑轨和输送平台,所述 机架固定在滑轨一端,滑轨上支撑输送平台,输送平台上设置零件支撑架,所述机架为框架 结构,机架横梁上设置支撑机构,横梁两端分别设置分离机构,所述零件两端安放在分离机 构上,零件中间安放在支撑机构上,所述零件前端向下倾斜。
上述汽车生产中片状零件自动分离输送装置,所述横梁两端对称设置分离支架,分离支 架沿轨道方向向前延伸,分离机构设置在分离支架上,所述分离机构由相互配合的分离拨片 和分离刀组成,所述分离拨片分为主体段和折弯段,折弯段与主体段成L形,其中,主体段 通过转轴旋转安装在分离支架上,所述主体段位于分离支架外侧,主体段后端头连接第一气 缸;所述分离机构的主体段上固定分离刀,分离刀的刀刃向零件位置倾斜。
上述汽车生产中片状零件自动分离输送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活 塞杆顶端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面形状与零件吻合,零件支撑在支撑块上。
上述汽车生产中片状零件自动分离输送装置,所述分离拨片折弯段前部设置水平方向限 位杆,机架横梁上设置纵向方向限位杆,零件两端支撑在折弯段并由水平方向限位杆和纵向 方向限位杆限位固定。
上述汽车生产中片状零件自动分离输送装置,所述机架横梁与水平面成角度α,α的取 值范围为30-50°。
上述汽车生产中片状零件自动分离输送装置,所述分离拨片的折弯段内侧设置两个凹槽, 凹槽分别与设置在分离支架上的限位柱和限位柱对应配合。
本发明在分离输送装置的一端设置分离上料机构,利用分离刀的刀刃很容易将待加工的 零件与其余零件分离,并自动输送,实现了上料自动化,节省人力和搬运空间,降低了劳动 强度,也避免了操作工因疏忽造成零件错放的问题,减少了不必要损失,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采用气缸作为分离机构的动力驱动,运行平稳、控制方便、分离迅速、定位准确。 本发明在运输平台上设置不同规格的零件支撑架,配合分离机构,可适用于多种不同规格的 零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离机构中的分离刀将零件分离时的状态示意图(局部);
图3是分离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如下:1.机架;2.滑轨;3.输送平台;4.横梁;5.零件;6.分离支架;6-1. 分离支架;7.分离拨片;8.分离刀;9.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11.支撑块;12.水平方向限 位杆;13.纵向方向限位杆;14.零件支撑架;15.转轴;16.工艺半孔;17.限位柱;17-1.限 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本发明在分离输送装置一端设置机架1、机架上分别设置分离机构和支 撑机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滑轨2、输送平台3和零件支撑架4,输送平台支撑在滑轨上;所 述机架为框架结构,机架固定在滑轨一端,机架横梁4上设置支撑机构,横梁两端分别设置 对称的分离机构,所述零件5水平放置,其前端下倾,零件两端安放在分离机构上,零件中 间有伸缩支撑机构作为支撑,所述零件两端程现3毫米间隙,并且零件前端向下倾,所述输 送平台上设置与机架平行对应的零件支撑架14,所述零件支撑架的数量为1-3,零件支撑架 与零件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55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