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栓式真空玻璃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6314.9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5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彦;孙诗兵;田英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203 | 分类号: | C03B23/203;C03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萍 |
地址: | 10002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栓式 真空 玻璃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背栓式真空玻璃和用于制造背 栓式真空玻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提高门窗玻璃的隔音、隔热等性能,现有技术中已提出了一种真空玻 璃的制造方法,概括而言就是将两块基板扣合,在缝隙的周边进行密封,而 后将密封层内部抽为真空而制成的。现在所普遍使用的双层玻璃面板就是在 两层玻璃基板之间设置真空层来形成的真空玻璃面板。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多种制造真空玻璃面板的方案,如申请号 为200410029896.2题目为《真空玻璃的边缘加热方法和采用该方法制造的真 空玻璃》的中国专利申请所描述的,现有技术在加工真空玻璃面板时,是在 两玻璃基板边缘处用低熔点玻璃来进行密封的。在密封时,一般以微波或电 热丝形成高温来加热涂覆有低熔点玻璃的玻璃面板整体,在高温下,低熔点 玻璃融化即可将两玻璃基板密封。
但是,上述技术不可避免存在的缺陷是:无法用于点连接全玻璃幕墙(接 驳式全玻璃幕墙),无法充分利用玻璃的透明特性来实现建筑物内外空间的 交流和融合;如果将上述真空玻璃打孔,一方面会出现漏气问题,导致真空 丧失,以至完全失去保温隔音性能;另一方面,在玻璃外表面存在外漏的连 接件,并且在玻璃幕墙外观能看到紧固件的痕迹,影响整个建筑的艺术表现。 另外,微波与电热丝难以加热普通低熔点玻璃。在低熔点玻璃中添加吸波材 料又会影响到低熔点玻璃的封接强度、流动浸润性等性能,难以加工与使用。 直接高温加热时,不仅加热了低熔点玻璃,同时也加热了整个玻璃基板,这 无疑对玻璃基板的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高温产生了去钢化作用,使 真空玻璃面板的性能显著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背栓式真空玻璃和用于制造背栓式真空玻璃的制造 方法,以实现真空玻璃在点连接全玻璃幕墙(接驳式全玻璃幕墙)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栓式真空玻璃,包括至少两层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基板之间为 真空层,周边用玻璃进行真空气密封接,中间设置有支撑物。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层基板玻璃开锥形孔后钢化,以便锚入背栓予以固定;周边所用深色 低熔点玻璃为具有吸收红外线特性的低熔点玻璃;支撑物表面涂有深色低熔 点玻璃。
或者另一层钢化基板玻璃在锥形孔的对应位置开通孔,该通孔直径不小 于锥形孔,通孔与锥形孔之间的夹层用深色低熔点玻璃环进行真空气密封接。
或者一层钢化基板玻璃保持完整;另一层基板玻璃远离该层钢化玻璃的 一面开锥形孔后钢化,以便锚入背栓予以固定;另一层钢化基板玻璃与锥形 孔之间的夹层用深色低熔点玻璃环进行封接。
或者一层钢化基板玻璃保持完整;另一层钢化基板玻璃上开有锥形通孔, 该通孔面向另一层钢化基板玻璃一侧的直径最大,通孔与另一层钢化基板玻 璃之间的夹层用深色低熔点玻璃环进行真空气密封接,锥形孔以便锚入背栓 予以固定。
上述背栓式真空玻璃的制造方法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深色低熔点玻璃设置在两层钢化玻璃基板的边缘处和锥形孔的 周围,表面涂有深色低熔点玻璃的支撑物在所述钢化玻璃基板内分散布设; 将组合件整体置于真空室内;
步骤2、在所述组合件上施加红外热辐射,对所述组合件中的深色低熔点 玻璃进行加热;
步骤3、当所述深色低熔点玻璃被加热熔化后,减弱以至停止施加红外热 辐射,熔化后的深色低熔点玻璃冷却凝结,与所述钢化玻璃和钢化玻璃密封 固连;温度低于100℃后从真空室内取出。
进一步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将所述基板及其上设置的封固 物,整体加热到不高于400℃。
进一步所述步骤2还可以为:在所述组合件上施加红外热辐射,将所述 深色低熔点玻璃加热到不高于600℃熔化密封。
或者上述背栓式真空玻璃的制造方法特征在于,包括:在钢化玻璃基板 上设置通孔;于通孔侧设置封固物,邻接通孔设置;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 封固层远离所述钢化玻璃基板的一侧;
当至少两层所述钢化玻璃基板之间被封接形成密封层后,利用抽气管通 过所述通孔抽取空气;
在抽取空气的过程中,在所述通孔外侧设置的加热层上施加红外热辐射, 对所述通孔处设置的封固层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工业大学;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63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磷石膏粉及其制品
- 下一篇:一种压裂返排液回收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