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车道车辆监控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7747.6 | 申请日: | 2009-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7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强;晏峰;秦绪彬;范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8G1/042;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王友彭;王玉华 |
地址: | 10019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道 车辆 监控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车道车辆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多车道车辆监控和方法是未来道路发展的一个趋势,从市场上看,国家对 于道路监控、电子警察等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多,全面加大所有路段的安全信息 监控,市场非常大;从资源方面看,该方法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具备节能, 减耗等功能,同时,简单的施工及简洁的布局将会得到客户的青睐。
传统的车辆监控系统是基于小视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藕 合器件)摄像系统,由于视场小,单个系统只能实现单个车道的车辆抓拍、车 辆识别及监控。在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以及国道等多车道的地方,为了实现 单向车道的车辆监控,常常需要安装多台车辆监控系统,以及配备多套相关设 备,例如灯光补偿系统,每套设备监控1条车道,使得单向车道的监控成本变 得昂贵,工程施工难度加大,而且对于在车道交叉处抓拍的车辆常常由于获取 的图像信息只有部分而无法实现车辆识别。
也有些技术提出利用全景相机进行多车道视频监控图像的采集,利用多摄 像头采集多幅图像进而拼接成一幅全车道的视频图像,但是,其成本、复杂性 并未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车道车辆监控方法,用以降低成本、减轻施工难度、保 证良好的车辆监控效果,该方法包括:
多车道上安装的全车道触发线圈感知有车辆经过;
所述全车道触发线圈触发电荷藕合器件CCD采集所述经过车辆的图像, 其中,所述CCD的视场覆盖所述多车道的所有车道;
根据所述采集的图像进行车辆识别和车道监控。
较佳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多车道的整体宽度、龙门架高度、以及全车道触发线圈安装位置 与龙门架的垂直距离,确定采集车辆图像所需CCD的视场角;
根据确定的视场角选择CCD安装于龙门架之上。
较佳的,根据确定的视场角选择CCD安装于龙门架之上,包括:
根据所述确定的视场角对应CCD的图像畸变量,调整所述确定的视场角;
根据调整后的视场角选择CCD安装于龙门架之上。
较佳的,根据所述采集的图像进行车辆识别和车道监控,包括:
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畸变校正;
根据校正后的图像进行车辆识别和车道监控。
较佳的,所述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包括:
利用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查询畸变图像与理想图像的空间对应关 系表,根据查询结果生成所述采集的图像对应的校正后的图像;
其中,所述空间对应关系表在CCD镜头标定后获得,并存储到所述嵌入 式DSP中。
较佳的,根据查询结果生成所述采集的图像对应的校正后的图像,包括:
根据查询结果计算出畸变校正参数;
根据所述畸变校正参数,生成校正后的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车道车辆监控系统,用以降低成本、减轻施工 难度、保证良好的车辆监控效果,该系统包括:
全车道触发线圈,安装于多车道上,用于感知车辆经过;以及,在感知到 到有车辆经过时,触发CCD进行图像采集;
CCD,其视场覆盖所述多车道的所有车道,用于根据全车道触发线圈的触 发,对经过车辆进行图像采集;
识别和监控模块,用于根据CCD采集的图像进行车辆识别和车道监控。
较佳的,所述CCD根据视场角选择并安装于龙门架之上,所述视场角根 据所述多车道的整体宽度、龙门架高度、以及全车道触发线圈安装位置与龙门 架的垂直距离而确定。
较佳的,所述视场角还根据所述确定的视场角对应CCD的图像畸变量进 一步调整。
较佳的,所述识别和监控模块包括:
畸变校正单元,用于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畸变校正;
识别监控单元,用于根据校正后的图像进行车辆识别和车道监控。
较佳的,所述畸变校正单元包括:
查询子单元,用于利用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查询畸变图像与理想 图像的空间对应关系表;
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查询子单元的查询结果,生成所述采集的图像对应 的校正后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的受控叠加编码
- 下一篇:轮毂乘坐者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