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交通服务水平微观指标及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1852.7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6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贾利民;唐堃;董宏辉;张尊栋;张烨;郭敏;裴贺蕊;承向军;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交通 服务水平 微观 指标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监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区域交通水平微观指标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大城市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社会及公众高品质交通服务和政府相关科学决策一直是我国城市社会及经济有序高效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研究和开发先进的交通状态获取与融合、交通特征提取与态势分析以及集成应用基础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多粒度区域交通状态评估、预报预警和服务水平评价关键技术和系统则是缓解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服务水平的概念最早是在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中提出的,此后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评价中。服务水平是一种定性的方式,描述了特定因素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描述的因素有:交通密度,相关旅行速度,延迟等。
其中服务水平等级的描述大致相同,将服务水平分为A-F六个等级。服务水平分别从公路类型范围和运营条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公路类型包括高速路(主线路,坡道,交织路段),双车道公路,交叉口,主干道,公交设施,和行人设施。确立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一个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指标体系涵盖的是否全面、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估质量的好坏。
目前微观服务水平评价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1)缺乏完整的指标体系;
2)国内外文献仅依据速度、占有率等单指标对微观服务水平评价。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微观服务水平评价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微观交通态势指标,以准确反映路网微观层面交叉口、路段实时交通状态的变化和趋势,建立了完整的指标体系。
本发明交通状态微观层指标体系包括速度,流量,流率,密度,时间占有率,空间占有率,平均延误;还包括微观交通态势,微观交通速度态势,微观交通流量态势,微观交通流率态势,微观交通密度态势等12个指标。
微观指标涉及全面,能够完全准确的反映交叉口、路段的实际交通状态,为服务水平评价提供有效的评判依据。
其中速度,流量,流率,密度,时间占有率,空间占有率,平均延误均为目前广泛应用的评价指标。
微观交通态势,微观交通速度态势,微观交通流量态势,微观交通流率态势,微观交通密度态势说明如下:
1)微观交通态势是交通流状态的各微观指标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该指标是衡量微观层面交通状态单位时间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其实际意义在于,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交通态势指标,在交通拥堵发生前,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交通措施,避免严重拥堵的发生。
计算公式为:
Δi-微观交通态势;
i(t)-在t时刻某断面或某段距离的微观指标量。
微观指标量为速度、流量、密度、时间占有率、空间占有率、平均延误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指标定义为微观交通态势的统一定义,下面将以各个微观指标对微观交通态势做详细说明。
2)微观交通速度态势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该指标是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用于评价道路交通状态的变化趋势,是衡量交通管理工作效果的有效指标。
计算公式
Δs-微观交通速度态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1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