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巴氏杆菌发育繁殖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7894.1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0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简恒;卜祥霞;陈忠孝;何强;刘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杆菌 发育 繁殖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细菌发育繁殖的方法,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调控巴氏杆菌发育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巴氏杆菌(Pasteuria spp.)是一类寄生植物寄生线虫、能够产生菌丝和内生孢子的细菌,属于真细菌中的低GC含量格兰氏阳性菌分支。巴氏杆菌是线虫的专性寄生物,在线虫体内完成其生长和繁殖过程,并以芽孢形式释放回土壤中。内生孢子在土壤中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在寄主线虫经过时,其内生孢子附着在线虫体壁上,随线虫发育而萌发并侵入到线虫假体腔内,吸取它们的营养成分,破坏其组织细胞,最终导致线虫幼虫行动迟缓和侵染力减弱,或使雌虫生育力下降,从而有效地降低线虫的虫口密度,起到防治线虫病害的作用。
穿刺巴氏杆菌作为线虫天敌中的优势种群,既能有效地控制线虫的群体数量,又对其它生物无毒、无害,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是生防前景广阔的线虫寄生菌。 多年来,研究人员在温室和大田做了大量试验,发现巴氏杆菌能有效控制多种植物的线虫病害(Stirling,1984;Brown et al.,1985;Bird & Brisbane,1988;Chen et.al.,1996;Chen and Dickson,1997,1998,2004;Kumari & Sivakumar,2005;Pembroke & Gowen,2006;Zareen et al.,2002;Walia et al.,2005;Gogoi & Neog,2005;Darban et al.,2005),并且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能与化学杀线虫剂及其他线虫天敌(如淡紫拟青霉、厚壁孢轮枝菌等)混合使用以增强防效(Sngh and Dhawan,1994;Zakim,1991;Dele,et al.,1992)。此外,巴氏杆菌还能以芽孢形式长期保存。这些都是这类细菌可能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生防制剂的优势所在。
但该菌一直未能广泛应用到生产中,其主要原因是体外培养技术尚不成熟,主要依靠活体寄主繁殖,很难大规模生产。要攻克穿刺巴氏杆菌体外培养这一世界性难题,必须首先解决不能随时获得发育阶段一致的接种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控制培养温度,从而抑制巴氏杆菌在寄主线虫体内的发育,进而达到调控巴氏杆菌(Pasteuria spp.)孢子萌发、菌丝体的发育繁殖,并保持菌丝体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调控巴氏杆菌发育繁殖的方法,是将巴氏杆菌在大于等于8℃,小于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培养。
上述方法中,所述培养的温度范围为12℃-19℃。
上述方法中,所述巴氏杆菌是通过离心将巴氏杆菌的孢子附着在线虫上并侵染到线虫体内得到的。
所述离心的条件为3000g-9000g离心2-7min,具体可为9000g离心3min。
上述方法中,所述巴氏杆菌是侵染线虫7-21天后获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7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