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舒适抗皱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8119.8 | 申请日: | 200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奥山服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2G3/36;D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刁玉生;孔祥玲 |
地址: | 5150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舒适 抗皱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舒适抗皱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的舒适抗皱织物由强捻包缠纱织造而成,所述的强捻包缠纱是由芯纱和皮纱包缠而成;所述的芯纱是舒适性短纤维,所述的皮纱为化纤长丝;所述的皮纱通过螺旋线形缠绕的方式包缠在所述的芯纱上。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人造纤维如粘胶纤维,竹纤维等吸湿性能较好,但抗皱性能差;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丙纶等抗皱性能好,但吸湿性能差,人穿着不舒适,人们一直在抗皱性和舒适性上作着艰难的选择。在抗皱织物和抗皱舒适织物的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纯棉后整理织物、纯涤纶织物、涤棉混纺织物和包芯织物(涤纶为芯纱)等不同的阶段,但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纯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纵观纯棉织物抗皱发展的历程,可认为大致经历了防皱防缩、洗可穿(免烫)和耐久压烫(DP)整理等几个发展阶段,而围绕其几个发展阶段,相应的抗皱整理剂研究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历程。
纯棉织物的抗皱机理为:纯棉织物的折皱取决于其纤维的结构特性,纤维素分子中的众多羟基是分子间力的中心,也是产生皱折的根源,在棉纤维大分子中有众多醇羟基,它可以在纤维的侧序度较高的区域形成大量的氢键,使棉织物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回复形变,但在剧烈的外力作用(洗涤或穿着过程)下,会破坏原来的氢键,使纤维大分子间产生相对滑移,并能在新的位置上产生新的氢键当外力去除后,尽管受原有未断裂的氢键和分子内旋转影响,使系统有回复至原状态的趋势,但新形成的氢键产生的阻力大于回复力,所以棉织物不能产生回复变形,便出现折皱。采用树脂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它可以与纤维大分子共价交联,这样便限制了大分子之间的相对滑移,使棉织物具有抗皱性。
典型的抗皱整理剂有:有脲与甲醛的初缩体(DMU)、环次乙基脲与甲醛的初缩体(DMEU)、二轻基环次乙基脲与甲醛的初缩体(DMDHEU,简称2D树脂)、环次丙基脲与甲醛的初缩体(DMPU)、三聚氰胺与甲醛的初缩体(TMM)等等。这类交联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很好的耐久抗皱效果,特别是2D整理剂是效果较好且工艺成熟的整理剂。但这类整理剂,在织物整理和穿着使用过程中易释放甲醛,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的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后来国内外开发了一系列低甲醛交联剂、超低甲醛交联剂甚至无甲醛整理剂如多元梭酸类整理剂,但多数整理剂的抗皱整理效果不好,并伴有耐洗牢度较差和织物泛黄的缺陷,其中,多元按酸类以BTCA的效果好一些,但是价格昂贵,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
纯棉抗皱性整理改善了纯棉织物的一些抗皱性能,但是抗皱效果并不理想,并有如下无法改善的缺陷:
1、整理剂的交联改变了棉纤维和织物的力学结构,使应力集中,所以织物经过整理后,织物的强力有力明显的下降,下降的幅度能够达到20%~30%,这将严重影响织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2、因为采用后整理的方式,抗皱整理剂与织物结合牢度差,所以抗皱效果耐洗涤性能差,在洗涤20~30次后,织物的抗皱效果有明显的下降;
3、抗皱整理剂中整理效果最好,工艺最成熟的是2D树脂整理,也是现在纯棉抗皱整理的主流产品,由于其是甲醛缩合体,所以在织物整理和使用中,都会有游离甲醛的释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伤害;
4、纯棉抗皱整理的效果并不理想,未经水洗的纯棉布经抗皱整理后,总折痕回复角在250~270度之间,本发明的抗皱织物总折痕回复角可以达到300~330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纤维不断的被开发出来,新型纤维的出现打破了只能天然纤维作为织物材料的局面,随着化纤工业的成熟与发展,先后有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等等新的化学纤维在织物上应用。到目前为止,在广泛应用的服用型化学纤维中,涤纶的初始模量最高,强度高,弹性好,伸长小,在小负荷作用下不易变形,且变形回复性能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奥山服饰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奥山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8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