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合金化SWRH87B热轧盘条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88148.4 申请日: 2009-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1597713A 公开(公告)日: 2009-12-09
发明(设计)人: 周德;王全礼;李永东;陈明跃;孔祥涛;孙佳;兰代旺;喻黄海;王莉;张宝全;黄细阳;叶绍锋;孙齐松;丁宁;李三凯;赵福林;郑权 申请(专利权)人: 首钢总公司
主分类号: C22C38/04 分类号: C22C38/04;C22C38/12;C22C38/18;C22C38/24;C21C5/28;C21C7/06;C21C7/076;B22D11/115;B22D11/18;B21B37/74
代理公司: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月娥
地址: 100041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合金 swrh87b 热轧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轧盘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合金化SWRH87B(High CarbonSteel Wire Rods 87B)热轧盘条及其制造方法,适用于生产Φ18.9及Φ21.6mm强度1860MPa级钢绞线及Φ8~11mm光面钢丝用Φ13~16mm热轧SWRH87B盘条。

背景技术

预应力钢绞线大量应用于矿山、煤矿、深水码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层建筑、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使用钢绞线代替普通钢筋能增加建筑物的跨度,提高使用寿命、降低工程造价。所以,近年来该产品在国内的推广运用速度十分迅速。2000年该产品国内的用量为10万吨,到目前需求达到250万吨。同时,该产品升级换代也非常快,从以前的1670MPa经过1770MPa、1860MPa发展到2000MPa。规格由原来的Φ9.53mm、Φ11.11mm、Φ12.70mm、Φ15.24mm,发展到Φ17.8mm。随着国内大多数的矿山、煤矿到了开采的后期,开采的坑道顶部延伸地下更深的位置。坑道对顶部支护的安全系数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抵抗不同岩层结构在发生错动时产生的巨大剪切应力。大型矿山和煤矿对Φ18.9及Φ21.6mm规格的钢绞线有了需求。目前,制作直径Φ17.8mm强度1860MPa级别的钢绞线原料为直径13mm的SWRH82B,盘条抗拉强度保持在1200MPa以上。制作Φ18.9及Φ21.6mm规格的钢绞线,直径Φ13mm盘条原始强度不低于1250MPa,原来的SWRH82B盘条也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开发一种比SWRH82B抗拉强度更高的盘条来满足要求制作更大规格钢绞线的要求,为提高盘条的抗拉强度,传统的技术路线是在SWRH82B成分的基础上添加V等合金,利用V的固熔强化与析出强化来提高强度,增加了盘条的生产成本。

中国专利ZL200410155452.3采用转炉冶炼、LF炉精炼、130mm×130mm断面小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标准斯太尔摩控冷线,其风量仅为83000m3/h,冷却速度仅为5~8℃的条件下,可以批量生产Φ15.24mm强度1860MPa级别的钢绞线用Φ12~14mm规格盘条。而在该设备条件下生产Φ18.9及Φ21.6mm强度1820MPa级钢绞线用较大规格Φ13~16mm热轧盘条没有报道。中国专利ZL200410155452.3技术基础之上,采用130mm×130mm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抗拉强度大于1150MPa级别规格为Φ12~14mm热轧盘条,主要用于制作Φ15.24mm1860MPa钢绞线。其最主要盘条规格为12.5mm盘条,冷加工由Φ12.5mm拉拔成Φ5.05和5.25mm,强度达到1900~1960MPa。生产的Φ13mm盘条只能制作15.24mm强度1860MPa级钢绞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合金化SWRH87B热轧盘条及其制造方法,针对制作大规格钢绞线所用原盘条要求控制在1250Mpa要求的特点,通过将SWRH82B中的C由以前的0.79~0.82%提高到0.85~0.89%,设计一种新的SWRH87B钢种。

本发明的热轧盘条的成分组成以质量%计,C:0.83~1.00%、Si:0.15~0.35%、Mn:0.6~0.9%、Cr:0~0.50%、V:0~0.15%、余量:Fe。

本发的制造方法:采用160mm×160mm连铸坯和控轧控冷工艺生产18.9及21.6mm强度1860MPa级钢绞线用Φ13~16mm规格的SWRH87B热轧盘条,包括铁水脱硫扒渣→转炉冶炼→挡渣出钢→钢包脱氧及合金化→钢包渣改质→LF钢包精炼→喂Si-Ca线→钢包底吹氩软吹→160mm×160mm小方坯全保护浇铸→结晶器配合末端电磁搅拌→加热→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在工艺过程中控制如下工艺参数:

转炉采用双渣操作,终点碳按0.40~0.60%控制,出钢温度1580~1620℃,挡渣出钢,控制转炉出钢过程中的下渣厚度不超过50mm;

采用低氮增碳剂增碳,用Si-Ca-Ba脱氧,加入量1.5~2.5kg/t钢,每炉加600~800kg合成渣;

进LF精炼站控制氧活度低于10ppm,精炼终渣FeO+MnO之和不超过3%;

喂Ca-Si线进行夹杂变性处理;软吹时间保证在15分钟以上,使钢中夹杂最大限度的上浮;

控制中间包钢水平均过热度不高于20℃,采用恒拉速全保护浇铸,采用较强的1.2L/kg二冷比水量,配合结晶器配合末端电磁搅拌以降低铸坯中心碳偏析和缩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81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