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队列式全光缓存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8993.1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0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圆成;张洪明;傅鑫;姚敏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L12/56;H04J14/02;G02B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琨 |
地址: | 100084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队列 式全光 缓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光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全光包交换网络中的全光缓存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通信网络迅速发展,随着带宽需求的急剧增长,高速、灵活和良好的可扩展 性日益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现代光网络不再仅仅满足于利用光纤传输信号,一些 原来经光电转换后在电域完成的工作,如交换、路由、存储、转发等,正逐渐被引入到光域 中来,利用全光信号处理的方法实现。其中,全光包交换技术由于能够直接在光域内对数据 包进行交换、路由等操作而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全光网络解决方案之一。
全光缓存器作为全光包交换技术的核心器件,通过对光数据包的存储和转发,能够在时 域上解决数据包冲突问题。如果有两个数据包同时到达某端口,它们会混叠在一起,造成数 据丢失,这称为数据包冲突,如果用缓存器把某个数据包先缓存一段时间再输出,就能使两 个数据包依次通过该端口,避免了数据包冲突的发生。相比于电缓存器,全光缓存器存取速 度快、对调制格式和数据率透明、控制灵活,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现阶段国内外报道的全光缓存器主要分为两大类,直通型和反馈循环型。
对于直通型光缓存器,其缓存时间无法灵活控制。一旦光纤或慢光波导的长度确定,缓 存时间就固定了,不能根据网络数据流量做动态调整。即使能够调整,也必须在没有数据流 量时,通过人工进行。因此,直通型缓存器仅实现了数据包的延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存储和转发。如果网络数据流量很大,需要缓存时间很长,那么基于慢光波导的缓存器就难 以胜任;而如果用光纤作为缓存介质,又需要很长的光纤,造成缓存器结构庞大复杂。直通 型缓存器的优点是,对被缓存数据包长度没有限制,经缓存后数据包的信噪比恶化也比较小。
对于反馈循环型缓存器,其能够根据网络数据流量决定数据包的存入和读出,真正实现 数据包的存储和转发。缓存时间由环腔长度和循环次数决定,可通过增加循环次数增加缓存 时间,物理实现比直通型缓存简单,所需元器件也大幅减少。但是,目前报道的循环反馈型 全光缓存器都只有一级存储深度,只能存储一个数据包,且容量无法扩展。而且大部分需要 额外的特殊控制信号,有的甚至需要电信号,使得缓存器由全光类型变成了光电混合型,而 且不能根据网络数据流量智能控制数据包的缓存时间,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都受到限制。
有鉴于以上两种类型的全光缓存器的优缺点,一种智能化的全光缓存器的研究被广泛开 展,其能自动根据网络数据流量决定数据包的存储和转发,利用数据包本身就可以直接对其 进行控制,而不需要外加控制信号。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H.J.S.Dorren小组提出了一种 基于全光单稳态触发器和波长转换器的缓存方案(Y.Liu,M.T.Hill,et.al.,“Demonstration of a variable optical delay for a recirculating buffer by using all-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IEEE Photon. Technol.Lett.,vol.16,pp.1748-1750,2004.)。当两个数据包同时到达某个端口时,优先级高的 数据包被直接输出,优先级低的数据包被缓存在环腔内,直到端口无数据冲突时才输出。这 种方案不需要外加控制信号,结构简单,但只有一级存储深度,只能存一个数据包。在此基 础上,我们实验室课题组申请了“堆栈式全光缓存器”(专利:王旌,张洪明,傅鑫,姚敏玉), 提出了一种堆栈式全光缓存器,能利用数据包本身控制缓存器的读写,且存储容量可扩展。
但是堆栈式全光缓存器也有其缺点:第一,堆栈式全光缓存器在结构上是先入后出、后 入先出的堆栈式结构,这就造成了当网络繁忙时,后到的数据包有时会先输出;第二,同样 是因为先入后出、后入先出的堆栈式结构,原来被缓存的数据包会向栈底转移,而每一次转 移都会恶化数据包的信噪比,因此网络繁忙时对于不同时刻到来的数据包恶化的情况是不同 的;第三,缓存一个数据包需要至少6个有源器件,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比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8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社会联系的广告推荐
- 下一篇:以太网数据与数字视频流转换的网关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