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3925.4 申请日: 2009-09-23
公开(公告)号: CN102021157A 公开(公告)日: 2011-04-20
发明(设计)人: 马延和;李刚;薛燕芬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9/26 分类号: C12N9/26;C12N15/56;C12N15/63;C12N5/10;C12N1/00;C12N1/21;C12N15/11;C12P19/14;C12R1/07;C12R1/19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果胶酶 及其 编码 基因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

背景技术

果胶分子是由不同酯化度的半乳糖醛酸以α-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多糖链,常带有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海藻糖、芹菜糖等组成的侧链。果胶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沉积于初生细胞壁和细胞间层,在初生壁中与不同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微纤丝以及某些伸展蛋白相互交联,使各种细胞组织结构坚硬,表现出固有的形态。

多种微生物都能够产生果胶酶,如细菌、酵母、真菌、放线菌。

果胶酶大致分为果胶水解酶(pectin hydrolases)、果胶裂解酶(pentin lyases,PL)、果胶酯酶(pectin esterases,PE)和原果胶酶等。其中果胶水解酶又可分为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s,PG)、聚半乳糖醛酸甲酯水解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s,PMG)、聚鼠李半乳糖醛酸酶(rhamnogalacturonases,RHG)、阿拉伯聚糖酶、半乳聚糖酶、木糖基半乳糖醛酸酶。

微生物产生的果胶酶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酸性果胶酶广泛应用于果汁和酒类的提取中。碱性果胶酶应用于:处理蔬菜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纺织加工、植物纤维(如苎麻、印度麻、亚麻、黄麻)的解聚和去皮、造纸和纸浆工业、油料的提取、咖啡和茶业的发酵过程。尤其在纺织工业上,应用碱性果胶酶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非纤维素类物质,不会影响纤维的长度,同时能够减少原材料的损失和化学品的消耗,是一种能够代替化学处理的环境友好的方法。因此,获得能够在高碱性条件下表现高活性的碱性果胶酶就成为研究开发与应用碱性果胶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

本发明提供的果胶酶(PelA),属于多糖裂解酶家族1,来自芽孢杆菌(Bacillus sp.),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果胶酶活性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序列1所示的PelA蛋白由3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为了使(a)中的PelA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序列

  标签  残基  序列  Poly-Arg  5-6(通常为5个)  RRRRR  Poly-His  2-10(通常为6个)  HHHHHH  FLAG  8  DYKDDDDK  Strep-tagII  8  WSHPQFEK  c-myc  10  EQKLISEED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39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