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法-珀腔阵列式微型光谱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5484.1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高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3/26 | 分类号: | G01J3/26;G01J3/28;G01N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 军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阵列 式微 光谱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谱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谱仪,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法-珀腔阵列式微型光谱仪。
背景技术
光谱仪器是应用光学原理和光谱技术,对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检测的重要分析仪器,具有分析精度高、测量范围大、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实验、工农业生产、冶金、地质、石油化工、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宇宙探索、国防等领域,已形成了几十亿美圆规模的产业。
由于传统光谱仪器使用条件苛刻、体积庞大,因而大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环境监测、科技农业、军事分析以及工业流程监控等领域的现代化发展,对光谱仪器提出了小型化、微型化、集成化的要求,希望其携带方便、抗振动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可靠、功耗小、电压低、使用方便灵活、性能价格比高,且能快速、实时、直观地获取光谱信号。因此,小型化、微型化光谱仪器的研究成了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目前,小型化光谱仪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好进展,并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生物医学等领域迫切需要的微型光谱仪在国际上尚处于研究阶段。
从现有公开的基于法-珀腔的微型光谱仪报导中,美国东北大学、西班牙的学者Carlos Calaza都研究过基于法-珀腔的微型光谱仪,但这些方案中,为改变法-珀腔的折射率,是通过改变上下极板的距离而实现的,由于存在运动部件,其制造难度和可靠性、重复性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重庆大学于2003年公布了一种基于法-珀腔的微型光谱仪的专利(申请号:03117658.5;公开号:CN1442677A),但该方案,法-珀腔只能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单一波长的光谱,不能对被测光进行光谱扫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光通量、高灵敏、体积很小、高可靠的阵列式微型光谱仪。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该光谱仪包括阵列排列的多个不同厚度的电光材料板,每个电光材料板的上表面镀有上层反射膜,下表面镀有下层反射膜,每个电光材料板以及对应的上层反射膜和下层反射膜构成法-珀腔单元,所有法-珀腔单元构成法-珀腔阵列。每个法-珀腔单元中上层反射膜的上表面镀有增透膜,每个法-珀腔单元中下层反射膜的下表面与探测器紧密连接;每个法-珀腔单元中上层反射膜与对应的电压源的正极连接,下层反射膜与对应的电压源的负极连接。透镜设置在法-珀腔阵列的正上方,透镜的直径大于法-珀腔阵列的最大径,透镜增透膜镀在透镜的上表面,光源设置在透镜的上方焦点处。上层反射膜和下层反射膜的材料为铝或金。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光谱仪,充分利用了基于法-珀腔原理微型光谱仪的优点,并且没有活动部件,因此可靠性、重复性都会得到很大提高。本发明具有可多通道并行检测光谱信号,分析速度快,加工难度低,可靠性高,各通道参数可独立设计,灵活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等特点,在生化分析、医疗诊断、工农业检测、环境监测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基于法-珀腔的微型光谱仪包括阵列排列的多个不同厚度的电光材料板1,每个电光材料板1的上表面镀有上层反射膜9,下表面镀有下层反射膜2,每个电光材料板1以及对应的上层反射膜9和下层反射膜2构成法-珀腔单元,所有法-珀腔单元构成法-珀腔阵列。每个法-珀腔单元中上层反射膜9的上表面镀有增透膜10,每个法-珀腔单元中下层反射膜2的下表面与探测器3紧密连接;每个法-珀腔单元中上层反射膜9与对应的电压源4的正极连接,下层反射膜2与对应的电压源4的负极连接。透镜5设置在法-珀腔阵列的正上方,透镜5的直径大于法-珀腔阵列的最大径,透镜增透膜6镀在透镜5的上表面,光源7设置在透镜5的上方焦点处。
光源7发出的被测光经过透镜5的准直,将入射光线变为平行光;入射的平行光经过法-珀腔的分光,将入射光变为光谱信号;改变电压源4的电压,可以改变电光材料的折射率,也就改变了可以通过法-珀腔的波长;记录下随电压变化的光谱信号;光谱分析软件可以对光谱信号进行融合和分析,给出被测光的光谱图。在系统参数设计时,可参考公式(1)、(2)、(3)进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54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