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马凡综合症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5564.7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1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朝晖;金冲飞;姚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09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综合症 试剂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前诊断马凡综合症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多重聚合酶链 式反应(PCR)和单碱基延伸反应的马凡综合症的产前诊断方法,还涉及一种用于 本发明诊断方法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马凡综合症(Marfan syndrome;MF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 主要累及骨骼、眼部和心血管系统。其临床特征为:躯体异常,如体格细高,四 肢及指(趾)细长,被称为蜘蛛样指(趾);眼部晶状体脱位;关节松弛;心脏大 血管病变,如主动脉根及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以及急性或慢性主动脉内膜破裂,形 成夹层动脉瘤。另外,还有硬脑脊膜扩张、高腭弓、漏斗胸或鸡胸以及肺和神经 系统畸形等一系列综合征象。但是,这一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也可以是不完全显性 的,如缺少心脏大血管的典型表现者,常被称为隐性马凡综合症。
马凡综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人群发病率大约为1/10000, 按此比例推算,中国有马凡综合症病例13万之多。马凡综合症多有家族史,约 15%~25%为散发病例,在种族和性别上,发病没有明显差异。马凡综合症患者 的父母中有75%可诊断出患有该病,马凡综合症患者子女的发生率约为50%。当 父母均不是患者的情况下,如果第一个子女是马凡综合症患者,那么他们再生育 一小孩时,由于存在种群镶嵌现象,该小孩的发病率会高于人群的平均水平。据 报道,有1/3的马凡综合症患者死于32岁以前,2/3死于50岁左右,其平均 年龄仅40岁;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是心血管病变造成的。最常见的症状 是主动脉瘤破裂、心包压塞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脱垂而致的心力衰竭或 心肌缺血。
为了能在孕早期或孕中期对异常儿做出诊断,及时治疗或处理。目前,可以 进行产前诊断的疾病类型主要有染色体病(300多种),X连锁遗传病(70余种),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病的发生率约8‰)和先天畸形。其中,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比如唐氏综合症,特纳综合症等,一般表现为染色体片段 的重复和缺失,以及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如多一条额外的染色体,如唐氏综合症 者多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故亦称为21三体综合症)。通过多种方法对染色体 染色,可以检测出以上染色体缺陷。目前这些方法已经应用于临床,通过检测胎 儿是否带有异常染色体来进行优生,为患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带去了福音,也大 大减轻了社会的经济负担。然而,对于马凡综合症,其基因缺陷是在碱基水平的, 表现为碱基的点突变,无义突变,剪接位点突变,终止密码子的突变等,用染色 体的方法是无法达到检测目的的。而常规的产前B超检查也难以发现胎儿的异常, 这给优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个患儿的出生不仅给家庭,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 的负担。因此,寻找一种检测马凡综合症的试剂盒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目前 也还未见切实有效制备该试剂盒的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 设备简单、结果准确度高的检测马凡综合症的试剂盒;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 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单碱基延伸反应制备该试剂盒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检测马凡综合症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异性引物、多重PCR反 应扩增液、洁净液、单碱基延伸反应液,所述的特异性引物包括每条含18-25个 碱基的六对或六对以上多重PCR扩增引物和与检测位点相匹配的含40-45个碱基 的突变检测引物,其中突变检测引物由5’端的地址序列和3’端的突变检测区组 成。
所述的多重PCR引物序列如下:
1、TTTTTGTTTTAGACCCAATGTCT,
GACAATACACTGATTTCCGCC;
2、AAATAACTACAGATCAACTCCTGTGAG,
TTTCTGGCATAGACACTGATCG;
3、TGGCTGTCTCAATGGAGG,
ATTTTAAAAACCATTACCTCTTTCAC;
4、TTGATTTTAGACATTGATGAGTGTT,
CGCATTACACACGCAATGAAA;
5、TAATAAGTGCCTTTCTCTGCCA,
GGGAAGCATTCACATCTGTAG;
6、AAGATTCTGCCTGATGCTTT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55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