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6783.7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2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朱良均;丰强;闵思佳;张海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46 | 分类号: | A61L27/46;A61L27/56;A61L27/22;A61L2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磷灰石 丝素 蛋白 复合 多孔 支架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制备及蚕丝蛋白的加工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 组织工程用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骨损伤和骨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需植骨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 是进行自体或异体骨移植进行骨修复。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好,但存在供应 有限,需进行二次手术的缺点,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原性的缺点并且可 能传播传染病,都不是理想的骨修复材料。骨组织工程的基本思路是用少量 的组织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修复骨缺损,同时可依据骨缺损情况任意塑形 达到完善的形态修复,为最终实现无损伤修复创伤和真正意义上的功能重建 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丝素蛋白(Silk Fibroin简称SF)是一种天然结构性蛋白,由结晶区和 非结晶区两部分组成,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质, 如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抗凝血性能、力学性能、支持多种细胞的粘附、 增殖和分化等。近年来丝素蛋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多,如 细胞培养基质、药物缓释载体、固定化酶载体、隐形眼镜、人工血管和创面 膜等。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或HA)是一种生物活性陶瓷,其化 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类似于人体骨骼中的磷灰石。HA分子中的Ca2+可以与含有 羧基的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等发生交换反应,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能和 生物活性,能与骨组织形成牢固的骨性结合促进骨骼生长,并且相态比较稳 定,无毒性、发炎性,是公认的性能良好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但单一组分的 羟基磷灰石脆性大、韧性较差、力学性能不足,降解缓慢且易从植入位点迁 移,这都限制了其作为人体材料种植体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羟基磷灰石/丝素蛋 白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脱胶后的纤维状丝素在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CaCl2溶液中, 重量比为1∶25,温度98℃,时间5min,溶解后经过滤、透析后获得重量浓 度为5%丝素蛋白溶液;
(2)将60℃的饱和Ca(OH)2溶液置于60℃水浴中,缓慢滴加10%wt的 H3PO4溶液,滴加过程中快速搅拌,溶液的pH保持在8.7;搅拌3h后置于 25℃静置48h,将沉淀离心,将离心所得沉淀物于超声波清洗器中振荡处理 30min,得到羟基磷灰石匀浆;
(3)在不断搅拌并保持水温为25℃条件下,根据配比需要,将丝素蛋 白溶液滴加于羟基磷灰石匀浆中,将混合溶液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振荡处 理3~5min后取出,向其中缓慢滴加终浓度为0.03%的戊二醛交联剂并搅拌 均匀后,快速移入24孔细胞培养平板,并立即放入-20℃冰箱预冷冻12h;
(4)将冷冻12h后的载样细胞培养平板取出,在25℃条件下,回温处 理10~30min,然后重新放入-20℃冰箱再冷冻24h,然后再次取出放入-50 ℃冷冻干燥机中干燥,最终制得各种不同比例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多 孔支架材料。
所述步骤(2)饱和Ca(OH)2溶液和10%wt的H3PO4溶液的配比为体积 比700∶11。
所述步骤(2)用氨水调节pH值,使pH保持在8.7。
所述步骤(2)的滴加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快速搅拌。
所述步骤(2)的沉淀离心的离心速率为4000r/min。
所述步骤(2)得到的羟基磷灰石匀浆的钙磷比为1.67。
所述步骤(4)的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比例为1∶9~ 7∶3。
所述的脱胶后的纤维状丝素的脱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蚕茧去蛹后的茧层剪成约1cm2的茧片,放入重量百分比浓度 为0.5% Na2CO3沸水中进行脱胶处理,桑蚕茧层与Na2CO3溶液的质量比为1∶ 30。
(2)30min后,将已成纤维状的蚕茧捞出拧干,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多次, 重复上述操作2次,室温下自然晾干后得纤维状脱胶蚕丝,即脱胶后的纤维 状丝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67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甲膜穿刺通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布洛芬经皮释放贴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