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涡式非接触硅片夹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7141.9 | 申请日: | 2009-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0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阮晓东;郭丽媛;傅新;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683 | 分类号: | H01L21/683;H01L21/67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涡 接触 硅片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片夹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旋涡式非接触硅片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硅片的夹持与输送是半导体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较大程度的影响着硅片曝光前后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接触式真空吸盘,通过真空吸附将硅片下表面紧贴在传送机械手上,确保了硅片传送过程的稳定性。然而,与吸盘的直接接触易导致硅片受力不均,从而造成硅片翘曲变形等缺陷。按照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的微电子技术发展构图,2009年将开始使用直径为450mm的硅片,硅片尺寸的进一步增大,降低了硅片的刚度,由此导致硅片更易弯曲,从而增加了采用接触式夹持与输送的难度。同时,采用接触式夹持方式,将不可避免的造成硅片下表面的表面污染与划伤,对于硅片双面刻蚀生产要求而言,将严重的影响硅片表面质量,从而降低其生产效率及硅片利用率,这对于具有纳米级精度的芯片制造而言,将意味着废品率的进一步增加。
目前非接触夹持大多利用空气动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例如美国专利US5067762及US2006/0290151),等高流动时,流速大,压力就小。但由于其用气量过大而导致管道内较大的功率损耗,且噪声较大,而限制了其应用。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有人提出旋涡式非接触夹持原理(例如美国专利US6099056),与伯努利原理装置相比,采用该方案,在等流量气体情况下可获得更大的吸附力,因而效率更高。然而,旋涡流的引入却导致了硅片上表面剪切力的产生,在该力的牵引下,被夹持硅片被迫发生旋转运动,并由此导致硅片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于在垂直方向发生振动,与其它设备发生冲击,从而严重的影响了该方案的有效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涡式非接触硅片夹持装置,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在半封闭的流道中诱发旋涡流,借助于旋涡中心的负压力、空气溢出的正压力和工件自重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硅片的非接触夹持与输送,在获得有效吸附的同时,避免硅片的旋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吸盘主体和稳流网;其中:
1)吸盘主体上半部分吸盘壁外部为长方体,内部为圆柱腔体,圆柱腔体顶部同一圆周上开有两个均布的进气口,进气口与圆柱腔体相切;吸盘主体下半部分为帽檐结构,帽檐结构孔内侧开有一个对准槽及固定环道,固定环道同一圆周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分流孔;
2)稳流网为扁圆柱结构,底面开有网状稳流孔;周围设有环形壁面,环形壁面同一圆周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分流孔及一个对准块;
吸盘主体与稳流网之间通过一个对准槽和一个对准块配合对准,固定环道与稳流网的环形壁面之间为粘接固定,吸盘主体的帽檐结构的底面和稳流网的底面齐平。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1)通过分流孔和稳流网的综合作用,在获得旋涡流吸附力的同时,由于对吸盘底部旋涡的破坏,抑制了剪切力的产生的,从而避免了硅片的旋转运动,为获得稳定可靠的非接触夹持创造了条件。
(2)通过优化匹配形成吸附力的气体注入量与形成剪切力的气体释放量,从而在获得较大的吸附力的同时,避免气体的过量损耗,并由此抑制了噪声污染。
(3)本发明结构简单、工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及拆分装配示意图。
图3是吸盘主体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稳流网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稳流网的俯视图。
图中:1、吸盘主体,1A、吸盘壁,1B、进气口,1C、帽檐结构,1D、对准槽,1E、分流孔,1F、固定环道,2.稳流网,2A、环形壁面,2B、分流孔,2C、对准块,2D、稳流孔,2D′、稳流孔,3、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吸盘主体1和稳流网2;其中:
1)吸盘主体1上半部分吸盘壁1A外部为长方体,内部为圆柱腔体,圆柱腔体顶部同一圆周上开有二个均布的进气口1B,进气口1B与圆柱腔体相切;吸盘主体1下半部分为帽檐结构1C,帽檐结构1C孔内侧开有一个对准槽1D及固定环道1F,固定环道1F同一圆周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分流孔1E;
2)稳流网2为扁圆柱结构,底面开有网状稳流孔;周围设有环形壁面2A,环形壁面2A同一圆周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分流孔2B及一个对准块2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1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