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性扩增hBex1基因的引物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7542.4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2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丁克峰;朱永良;肖乾;庞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性 扩增 hbex1 基因 引物 及其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对特异性扩增hBex1(Homo sapiens brain expressed,X-linked1)基因的引物及其在检测生物样品中hBex1基因的表达水平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主要方法,然部分患者在获得一定时间的缓解期后,由于对化疗药物产生了继发性耐药,导致病情迅速展。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继发性耐药,目前只能通过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来评价,缺乏经济、迅速有效的检测手段。
Bex(Brain expressed,X-linked)是一类小分子信号转导中介体,目前发现5个高度同源的成员,即Bex1(TCEAL8),Bex2,Bex3,Bex4(TCEAL7),Bex5,一般认为Bex位于P75NTR/TrkA/B通路下游的细胞死亡前体(NADE)。Bex基因属X染色体连锁基因家族,其基因的功能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近期的研究显示hBex1基因在获得性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此研究发现,设计了一对可以特异性扩增hBex1基因的引物,通过PCR技术检测生物样品中hBex1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协助判断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是否存在获得性耐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特异性扩增hBex1基因的引物,序列如下:
上游序列:5′-GATCGTCTCGAGCAGGAGTAATGGAGTCCA-3′;
下游序列:5′-TCTGCTGGATCCTCAGGGCATAAGGCAAAACTC-3′。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引物在检测生物样品hBex1基因的表达水平中的应用,应用所述的引物通过PCR技术特异性扩增生物样品中的hBex1基因,从而检测其hBex1基因的表达水平,判断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是否存在获得性耐药。若hBex1基因的表达水平若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则说明样本待检测生物样品的hBex1基因获得性耐药,反之没有产生耐药性。应用本发明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只扩增出一条DNA条带。因此可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hBex1基因的表达水平,协助判断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是否存在获得性耐药。hBex1基因序列如SEQID NO.1所示。
具体的,所述的应用为:以待分析样品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为模板,加入所述特异性扩增hBex1基因的引物、PCR缓冲液、脱氧三磷酸核苷混合物、DNA聚合酶和Mg2+配成PCR反应液,进行PCR扩增反应,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获得DNA片段即为hBex1基因。
所述应用的关键在于特异性引物的设计,PCR反应液中的其他组分,比如DNA聚合酶、PCR缓冲液、脱氧三磷酸核苷混合物等,均可参照本领域常规组成。所述脱氧三磷酸核苷混合物通常为dATP、dTTP、dCTP、dGTP物质的量比1:1:1:1的混合物。
具体的,所述PCR反应液终浓度组成如下:
PCR缓冲液 终浓度为1×
dNTP(dATP、dTTP、dCTP、dGTP) 各100~400μmol/L
特异性扩增hBex1基因的引物 各50~200μmol/L
模板 10-3~10-1g/L
TaqDNA聚合酶 1~5U/反应
Mg2+: 0.5~5mmol/L
溶剂为ddH2O。
所述PCR扩增反应条件如下:94℃变性2分钟后,进行如下35个循环:94℃变性15S,58℃退火30S,72℃延伸30S。
PCR缓冲液终浓度为1×,是指PCR缓冲液中各组分在反应液中的终浓度与1×PCR buffer相同。10×PCR buffer组成为:100mmol/l Tris-HClpH8.3,15mmol/L KCl,0.01%(W/V)明胶,溶剂为DEPC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75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