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视频监控范围内物品失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8352.4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1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姜永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视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96 | 分类号: | G08B13/196;G06T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视频 监控 范围内 物品 失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监控物品失窃的判断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判断视频监控范围内物品失窃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安防监控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视频监控也从一般的简单监控发展到了智能视频监控,越来越多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被开发出来。在分析视频监控行为中,主要有穿越警戒线触发报警,运动目标进入或者离开警戒区域时触发报警,运动目标长时间在同一个地方逗留时触发报警,有物品从运动目标身上遗失时触发报警和根据划定被监控物品而有运动目标拿走该被监控物品时触发报警等。
被监控物品失窃存在多种情况,其中最常出现的是被监控物品被人拿走。在被监控物品失窃检测识别过程中,最为原始的方式为人工识别,即要求看管人员一天24小时盯着设置于被监控物品周围的视频捕获设备传输到客户端的视频,这种人工识别方法在理论上能够保证零误报和零漏报,但这种方法存在较多的缺点:(1)、由于需看管人员时刻关注视频以防止被监控物品失窃,增加了人工管理成本;(2)、由于专人关注视频时需24小时一直盯着,但因人长时间盯着一个物体会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往往容易出现打盹或开小差等现象,这样就会有可能导致有人趁看管人员不注意时实施偷窃行为。
为解决上述人工检测识别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较多采用的为将视频捕获设备获取的视频实时地传输到终端设备如计算机上,通过分析被监控物品附近是否有运动目标出现,如果有运动目标出现,则当运动目标离开被监控物品时,判定被监控物品是否还存在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被监控物品较多的场合,但目前的这种方法存在较高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抑制光线剧烈变化导致待监控目标区域内部分图像出现的不稳定现象,且在光线变化剧烈情况下,也可有效的抑制误报现象的判断视频监控范围内物品失窃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判断视频监控范围内物品失窃 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在终端设备实时接收到的由视频捕获设备获取的t时刻的图像中划定一个待监控目标区域,将待监控目标区域内的像素点的标记设置为1,将t时刻的图像中除待监控目标区域内的像素点之外的其他像素点的标记设置为0,然后保存t时刻的图像作为原始监控图像;
②定义终端设备实时接收到的由视频捕获设备获取的t+1时刻的图像为当前图像,记当前图像的待监控目标区域内的部分图像与原始监控图像的待监控目标区域内的部分图像的相似度为Rsim,记当前图像的待监控目标区域内的部分图像与原始监控图像的待监控目标区域内的部分图像的相异度为Rdif,Rsim=ER/ET,Rdif=1-Rsim,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视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视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8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