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0851.2 | 申请日: | 200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严小军;周成旭;骆其君;王亚军;赵丽娟;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木耳 简易 培养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培养液配置:淡水煮沸和过滤后,将氮磷营养盐加入到过滤后的淡水中配制成培养液,每100ml所述培养液中含有质量为0.5~2.0g的氮和0.2~0.8g的磷,使所述培养液中氮磷质量比为0.625~10∶1;
b一级培养:在烧瓶中加入步骤a所述培养液,再以每100ml所述培养液中接种0.2~1.0g种质的比例接入地木耳藻种,然后在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光照时间为10~14小时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至培养液中地木耳的细胞密度达到5~10万个/ml,得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
c二级培养:将上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塑料桶中,按一级地木耳培养物与培养液的体积比1∶10~30的比例添加步骤a所述培养液至塑料桶内,然后在温度为20℃~25℃,光照强度为3000~6000Lx,光照时间为不少于12小时,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至藻种粘连成小条状,得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
d地木耳苗培养:将上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水泥池中,按二级地木耳培养物与培养液的体积比1∶8~30的比例添加步骤a所述培养液至水泥池内,所述水泥池内的液位为在0.6~1.5m,液体pH值为7.0~9.2,然后在温度为20℃~25℃,自然光照和白天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培养7~20天,得到粘连成块状的地木耳苗;
e地木耳培养:用10~60目的筛绢网捞出上述地木耳苗,将所述地木耳苗放置于浮在自然水面的培养装置的培养网上培养,每培养1~4天让所述地木耳苗干出自然水面2~5小时,培养至地木耳采收,所述培养装置包括用塑料管围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网眼孔径为0.5~3.0毫米的培养网,所述框架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悬吊绳,所述滑轮用架子固定,所述悬吊绳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充气培养为在塑料桶中放置散气石和/或连接有鼓风机充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所述白天充气培养为在水泥池中每1~4平方米放置一个散气石和/或连接有鼓风机充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每平方米所述培养网上放置所述地木耳苗200~400克。
5.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塑料管围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网眼孔径为0.5~3.0毫米的培养网,所述框架两侧的上方对称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悬吊绳,所述滑轮用架子固定,所述悬吊绳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08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生课桌
- 下一篇:用于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纠错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