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0851.2 | 申请日: | 200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严小军;周成旭;骆其君;王亚军;赵丽娟;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木耳 简易 培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木耳的培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地木耳Nostoc commune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其共生的藻类为念珠藻,为常见的固氮蓝藻。属蓝藻门、念珠藻科。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故名。地木耳的繁殖方式是由异形胞将藻丝隔成若干个藻殖段,极易从异形胞处断离,每个藻殖段再通过细胞分裂长成长的丝状体。丝状体上产生异形孢子和厚壁孢子进行营养繁殖。地木耳分布广泛,多生于潮湿的土壤表面,夏季雨后湿地上最常见。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研究发现,地皮菜所含的一种成分可以抑制人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能对老年痴呆症产生疗效。作为寒性食品,可以消热、收敛、益气、明目,主治夜盲症、脱肛;外用可治烧伤、烫伤及护肤美容等。
中国发明专利号为03119091.X,名称为一种培养地木耳的方法,该方法公开了将地木耳用乙醇溶液浸泡,在灭菌培养液中洗涤,放入匀浆器中,研磨成浆状物,然后接种到培养液中,温度控制在10-40℃,光强控制在10-1800μE·m-2·s-1,每10-20天更换培养液,每立方米培养液每月可收获直径为3-7mm的鲜地木耳40kg。目前地木耳的培养方法均集中在培养器皿或人工培养池中进行,需要相应的器皿或人工培养池,培养液需要专门的配方,并需要经常更换培养液,培养成本较大,也不适于大面积培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培养设施简单易行,培养条件规范,培养成本较低,适于用自然水体大面积培养的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具有无土化、循环化利用、浮床式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了适于该方法的培养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培养液配置:淡水煮沸和过滤后,将氮磷营养盐加入到过滤后的淡水中配制成培养液,每100ml所述培养液中含有质量为0.5~2.09的氮和0.2~0.89的磷,使所述培养液中氮磷质量比为0.625~10∶1;氮磷营养盐可以由市售得到,也可以由氮肥和磷肥自配,100ml培养液中氮的质量以1.0g,磷的质量以0.59较好。
b一级培养:在烧瓶中加入步骤a所述培养液,再以每100ml所述培养液中接种0.2~1.0g种质的比例接入地木耳藻种,然后在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1500~3000Lx,光照时间为10~14小时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至培养液中地木耳的细胞密度达到5~10万个/ml,得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
c二级培养:将上述一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塑料桶中,按一级地木耳培养物与培养液的体积比1∶10~30的比例加入步骤a所述培养液至塑料桶内,然后在温度为20℃~25℃,光照强度为3000~6000Lx,光照时间为不少于12小时,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培养至藻种粘连成小条状,得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
d地木耳苗培养:将上述二级地木耳培养物移入水泥池中,按二级地木耳培养物与培养液的体积比1∶8~30的比例加入步骤a所述培养液至水泥池内,所述水泥池内的液位为在0.6~1.5m,液体pH值为7.0~9.2,然后在温度为20℃~25℃,自然光照和白天充气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培养7~20天,得到粘连成块状的地木耳苗;
e地木耳培养:用10~60目的筛绢网捞出上述地木耳苗,将所述地木耳苗放置于浮在自然水面的培养装置的培养网上培养,每培养1~4天让所述地木耳苗干出自然水面2~5小时,培养至地木耳采收。也可以用采集野生的地木耳苗放于自然水面的培养装置的培养网上培养。
在步骤c中所述充气培养为在塑料桶中放置散气石和/或连接有鼓风机充气。
在步骤d中所述白天充气培养为在水泥池中每1~4平方米放置一个散气石和/或连接有鼓风机充气。
在步骤e中每平方米所述培养网上放置所述地木耳苗200~400克;能达到较好的培养密度。
上述的简易培养方法的培养装置,包括用塑料管围成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网眼孔径为0.5~3.0毫米的培养网。本培养装置简易、方便、经济和实用,0.5~3.0毫米的培养网,防止了其他浮游动物进入该培养网,也防止了地木耳从网眼中漂浮出去,更有利于干出时,及时沥干游离水和除去网眼上的堵塞物。框架可以为多边形、园形和椭圆形等。塑料管也可以用竹管、木材等代替,培养网可以用纱布、尼龙和维尼龙等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0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生课桌
- 下一篇:用于数据传输的自适应纠错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