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化重钙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2966.5 | 申请日: | 200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映;徐春;刘显波;肖升;代光元;游学华;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B1/06 | 分类号: | C05B1/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肥,进一步来说,涉及重过磷酸钙(简称重钙),尤其涉及氨化重钙。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重过磷酸钙生产方法是用经浓缩后浓度为48%~52%的磷酸分解磷矿,然后喷浆造粒而成。重过磷酸钙的生产是用磷酸分解矿,打破氟磷酸钙的分子结构,使其重新组合成磷酸二氢钙(即重钙)分子,在氟磷酸钙分子中CaO∶P2O5为5∶1.5,而磷酸二氢钙中应为1∶1,故以磷矿为原料生产磷酸二氢钙时必须补充P2O5,即补充磷酸。化学反应如下:
Ca5(PO4)3F+7H3PO4+5H2O=5Ca(H2PO4)2·H2O+HF
传统的重钙(过磷酸钙产品)中存在游离酸,重钙产品属于酸性介质的产品,只适合碱性土壤的作物施用,而普通的过磷酸钙中含的游离酸一般在2.5%~6.5%左右,在土壤中与水分结合,容易形成液体流失,不利于植物的吸收。因此生产重钙产品时必须尽可能降低游离酸,或用碱性肥料来中和施用,可见重钙产品施用不便、市场有限。采用氨化方法降低重钙当中的游离酸,让重钙产品形成更广的施用范围,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
目前未检索到与氨化重钙相关的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氨化重钙的生产方法,以改善重钙产品的营养成分,扩大其施用范围。
发明人所提供的氨化重钙的生产方法包括:
(1)将浓磷酸与磷精矿矿浆混合进两个串级的反应槽中反应;
(2)然后将料浆用喷浆泵打入造粒机内与返料涂布造粒,同时在造粒机内通入液氨中和游离酸;
(3)造粒的物料从造粒机出口进入干燥机,与热风炉来的热风并列进行脱水、干燥;
(4)之后经破碎筛分系统,合格的粒子被抽为产品,不合格的颗粒再经返料系统进入造粒机内再一次涂布造粒,如此一直循环生产下去。
上述第一步中,浓磷酸酸浓为52%;上述磷精矿矿浆的粒度为80%过200目,水分≤30%;上述加入的酸矿比为1∶2.4;反应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反应温度控制在90℃~100℃;反应后料浆比重为1.80~1.85,料浆温度为90℃~100℃,料浆中游离P2O5为14%~16%;钙磷比为0.89。
发明人指出,反应温度如不足,可以加入低压蒸汽加热。
上述第二步中,中和后控制游离酸的量在1%以内,物料的游离酸从6%降为1%左右,物料的pH值从3~4上升到6~7;造粒机内返料比小于8∶1,造粒温度为90℃~100℃,造粒机出口游离酸≤0.5%,造粒物料含水量≤5%。
上述第二步中加入的液氨量按如下计算:喷浆量×1.2=产品量,总氨量=产品量×2%,其中,2%为产品中的氮含量控制指标,1.2是喷浆量与产品量的比例。
上述第三步中,干燥机的进口端热风温度控制在350℃~500℃;物料出口温度为90℃~100℃,尾气出口温度为85℃~95℃;出料含水量小于3.0%。
上述第四步中,所述合格的粒子粒度为1~4mm,不合格的粒子大于4mm;所述返料系统包括返料斗提工序、一次筛分工序、二次筛分工序,产品抽出工序。
上述一次筛分后,大于4mm的粗料通过破碎返回系统;小于4mm的进入二次筛分,再次筛分后的1~4mm颗粒作为产品抽出,小于1mm的颗粒再次返回系统。
产品质量指标为:有效P2O5≥40%,总氮≥2%,水分≤3.0%,粒度(2~4.75mm)≥90%,游离酸≤0.5%。
为了证明物料的pH值上升后物料的特性是否发生改变,即枸溶性磷是否增加、有效磷是否降低?经实验和分析,产品含氮量提升到1%~2%左右,而枸溶性磷未增加,有效磷未降低;产品从磷酸一钙转为磷酸二钙的成分增加不大。
本发明方法生产出来的氨化重钙,适应的土壤更宽,不光适合酸性,更适合碱性土壤的施肥,因此其产品竞争力更大,市场价值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造粒机,2为造粒机电机,3为返料溜槽,4为造粒机下料口,5为尾气抽口,6为喷浆管线系统,7为二次补氨管。
图2为返料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2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透明牌照
- 下一篇:一种用工业丙烷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