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3243.7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润苹;曾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地址: | 400037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扶手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部件的检测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的后扶手 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一般设计为双人乘坐,为了安全起见往往在摩托车后座位两侧分别 安装有后扶手,便于行使过程中后坐人员抓扶。后扶手的两个支点安装在车架 上,因此对其安装孔的定位必须准确,另外为使抓扶者在使用过程中感觉舒适, 对扶手几何形状也有限定。通用量具不易检测,而且如果在检测批量产品时使 用通用量具,其效率也及其低下,故需要设计一种专用的摩托车后扶手的检测 装置,对摩托车后扶手需要控制的安装孔位置及空间尺寸进行检测,并以此作 为校正基准对后扶手不合格部位进行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它能准 确、方便、快捷地检测摩托车后扶手的安装孔位置尺寸及几何尺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包括矩形底座,其 特征在于:沿所述矩形底座上表面横向中心线分别设置有左部定位装置、中部 限位装置和右部定位装置;
所述左部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矩形底座横向中心线上的左部沉头螺纹孔,在 矩形底座横向中心线两侧对称固定第一左定位柱和第二左定位柱,在所述矩形 底座横向中心线两侧还对称固定第一左限位柱和第二左限位柱,所述第一左定 位柱和第二左定位柱分别穿过左部压板两边的第一左部过孔和第二左部过孔, 左部压紧装置穿过左压板中间位置的第三左部过孔连接到矩形底座内的左部沉 头螺纹孔,第一、第二、第三左部过孔设置在左部压板的纵向中心线上;
所述中部限位装置包括对称固定在矩形底座横向中心线两侧的第一中部限 位柱和第二中部限位柱,限位杆固定在两根中部限位柱靠近上端处,限位杆两 端分别伸出第一、第二中部限位柱;
所述右部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矩形底座横向中心线上的右部沉头螺纹孔, 在矩形底座横向中心线两侧对称固定有第一右定位柱和第二右定位柱,所述第 一右定位柱穿过上压板一边的第一上压板过孔和下压板一边的第一下压板过孔 垂直固定在矩形底座上表面,第二右定位柱穿过上压板另一边的第二上压板过 孔和下压板另一边的第二下压板过孔垂直固定在矩形底座上表面,右部压紧装 置穿过所述上压板中间的第三上压板过孔和下压板中间的第三下压板过孔连接 到矩形底座内的右部沉头螺纹孔,三个上压板过孔设置在上压板的纵向中心线 上,三个下压板过孔设置在下压板的纵向中心线上;
所述的左部、右部压紧装置结构相同,均由手柄、止动块和螺杆组成,螺 杆上的螺纹与底座左部或右部沉头螺纹孔相配合,止推块与螺杆之间固定连接, 左部压紧装置上的止动块直径大于第三左部过孔内径,所述右部压紧装置上的 止动块直径大于第三上压板过孔内径和第三下压板过孔内径。
采用此种结构的摩托车后扶手检测装置后,检测装置的左部定位柱和右部 定位柱间的位置对摩托车后扶手两个安装孔位置进行限定;检测装置左部限位 柱和右部的限位柱分别对摩托车的后扶手的前、后弯曲位置进行限定;限位杆 距离矩形地座的垂直高度限制后扶手距离安装位置的高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它能够准确、快速地 对摩托车后扶手空间位置尺寸进行检测,并以此为标准将后扶手的不合格部位 进行校正,提高了检测、校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图4为图2的B-B视图。
图5本发明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3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会话发起协议消息的传输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低频磁刺激装置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