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茚地普隆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4207.2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1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东;徐长荣;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永谦 |
地址: | 400038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茚地普隆新的合成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以3-氨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碱金属3-(N-甲基-N-乙酰基)胺基-β-酮苯基丙醛烯醇盐与(3-氨基-1H-吡唑-4-基)-2-噻吩甲酮缩合高效合成茚地普隆的方法。
技术背景
“失眠症”是指患者睡眠不足或与睡眠感觉相关的所有不适状态。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失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的紊乱,降低生产效率,引起情绪、行为和精神运动功能方面变化;另外失眠症与其他一些疾病相关,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胃肠道及心血管系统的障碍等。上世纪九十年代芝加哥大学的连续试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接受试验的人群,每晚只允许睡4个小时,试验时间跨度为6天。结果发现,他们的内分泌能力、以及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分别下降了30%,而这些指标的大幅度降低,往往是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另有报道,长期失眠者的严重意外事故和外伤发生率明显比正常人高。据报道,在洛杉矶成人中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范围内约有32%的成年人患有失眠症,同样的调查在弗罗里达Alachua郡开展的结果是至少45%的被调查成年人口报告患有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困难,在意大利的圣马力诺被调查的人口中,约有13%的人群患有失眠症。WHO的资料显示,全球有近1/4的人受到失眠困扰。失眠症与个体的年龄和性别有关,在较年长的个体和女性中发病率比较高。失眠在我国是一个很普遍的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成人失眠症的发病率为30~35%,特别是以妇女和老人居多。中华医学会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睡眠障碍患病率达42.7%,约有3亿中年人患有睡眠障碍。
失眠处理不当,既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传统意义上,对失眠症的处理包括病因学因素的治疗和缓解,改善睡眠质量以及使用安眠药。目前,对失眠症的治疗手段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非药物治疗的首要原则是“睡眠卫生”(sleep hygiene),这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都是必要的;当失眠严重而睡眠卫生和非药物治疗无效时,药物治疗便成为首选。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主要有巴比妥及非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抗组织胺药、抗精神病药物及其它镇静药,其中苯二氮卓类应用最为广泛。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通过与GABA(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调节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释放,减弱神经元的活动而发挥作用。但同时由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对GABA受体亚型的结合缺乏选择性,因而常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记忆障碍、次日仍残留有镇静作用、宿睡现象等。因此,开发一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快速起效的药物已显得十分必要。
在用于治疗失眠症的专利药物中,第一个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目前的市场领导者Ambien的专利已于2007年到期,这将为改良后的新一代品牌药物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第二个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为Zaleplon(扎来普隆)。第三个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即由美国辉瑞和Neurocrine公司共同开发的茚地普隆(indiplon),作为一种新型的吡唑并嘧啶类药物,可选择性地与GABAA受体α1亚型作用,这种特异性结合可减少苯二氮卓类药所具有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茚地普隆作为新近研发出来的非苯二氮卓类安全有效的镇静催眠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无明显宿醉作用、反跳性失眠及戒断症状,疗效显著而且耐受性好,作用时间短暂使不良反应也相应地减少,是失眠患者的福音。茚地普隆可能成为睡眠药物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目前,茚地普隆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实验,预计将于近期内首先在美国上市。
现有的茚地普隆合成方法,有试剂昂贵、安全性差、反应时间长、收率低、后处理烦琐等缺点,如:乙酰胺基的甲基化反应,通常采用氢化钠为碱,试剂昂贵、不安全,反应时间长;烯胺合成法,由于使用DMF-DMA,试剂昂贵;缩合反应使用有机溶剂冰醋酸,后处理使用碳酸氢钠,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既不安全又不环保,后处理烦琐、难以大规模合成等。
茚地普隆的化合物专利最早见于1985年美国氰氨公司Dusza申请的美国专利(US Pat.NO.4521422),此专利报道了芳基和杂环芳基[7-(芳基和杂环芳基)-吡唑[1,5-a]嘧啶]甲酮类化合物(II)作为对哺乳动物具有镇静安眠、抗焦虑和骨骼肌松弛活性的新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可由取代吡唑(a)与取代3-二甲胺基-2-丙烯-1-酮(b)缩合而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具遥控装置及其探照灯
- 下一篇:人孔管口一体型修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