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式移动轿车举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4668.X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4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勋;刘立裕;万普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S13/00 | 分类号: | B60S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懋琪 |
地址: | 40007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移动 轿车 举升器 | ||
1.一种可折叠式移动轿车举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驱动桥(1)、与驱动桥(1)数量相匹配的举升箱(2)、一个中央驱动箱(3)、与驱动桥(1)数量相匹配的万向轮(4)、制动结构(5)、数量为驱动桥(1)数量两倍的固定杆(6);
各个驱动桥(1)的传动轴(1-2)与中央驱动箱(3)的输出齿轮轴(3-4)通过万向节(1-1)传动连接;举升箱(2)壳体固定在驱动桥(1)动力输出端的壳体上,驱动桥(1)的传动轴(1-2)与举升箱(2)的动力输入端主动锥齿轮(2-1)刚性连接;相邻两个驱动桥(1)之间可通过固定杆(6)固定;万向轮(4)固定在举升箱(2)壳体上;制动结构(5)布设在举升器上相应位置,万向轮(4)可通过制动结构(5)制动;各个驱动桥(1)可通过万向节(1-1)成伞状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移动轿车举升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杆(6)与驱动桥(1)的连接结构如下:
在驱动桥(1)动力输出端水平两侧的壳体上,有两根固定杆(6),固定杆(6)可沿固定轴转动;
相邻两个驱动桥(1)位置相对那侧的两根固定杆(6)长度互相匹配,其中一根固定杆(6)与另一根固定杆(6)的连接端上设置有锁止装置(6-1);
相邻两个驱动桥(1)位置相对那侧的两根固定杆(6)可通过锁止装置(6-1)锁定,锁定后的两根固定杆(6)与相邻两个驱动桥(1)构成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式移动轿车举升器,其特征在于:锁止装置(6-1)采用F型销子,在相邻两个驱动桥(1)位置相对那侧的两根固定杆(6)上,都有与F型销子上长、短锁止头相匹配的纵向槽和周向槽,且纵向槽和周向槽连通;
带F型销子的那根固定杆(6)上的纵向槽和周向槽采用封闭设计,F型销子上的短锁止头与封闭的纵向槽和周向槽匹配;
与带F型销子的那根固定杆(6)相匹配的另一根固定杆(6)上的纵向槽,此纵向槽在两固定杆(6)连接端那侧为纵向开口,此开口状纵向槽和与此连通的周向槽与F型销子的长锁止头匹配;
相邻两个驱动桥(1)位置相对那侧的两根固定杆(6)可通过F型销子上的滑柱部分连接,并由F型销子上的长锁止头将其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移动轿车举升器,其特征在于:制动结构(5)包括:棘轮棘爪装置(5-6)、导向管(5-7)、铰接旋转支座(5-8)、传动钢索(5-9),以及与万向轮数量相匹配的制动蹄(5-1)、制动杠杆(5-2)、制动器拉索(5-3)、复位弹簧(5-4)、制动器拉环(5-5);
制动杠杆(5-2)中部通过铰接方式设置在万向轮(4)轮轴上方的支承板(4-1)上;制动杠杆(5-2)一端以铰接方式与制动蹄(5-1)连接,制动杠杆(5-2)另一端与制动器拉索(5-3)一端固定,制动蹄(5-1)和制动器拉索(5-3)之间通过制动杠杆(5-2)形成杠杆机构;制动蹄(5-1)与万向轮(4)相互匹配;制动器拉索(5-3)另一端与制动器拉环(5-5)连接;
传动钢索(5-9)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举升箱(2)壳体上表面,传动钢索(5-9)穿过导向管(5-7)将各个制动器拉环(5-5)串起,传动钢索(5-9)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举升箱(2)壳体上表面的棘轮棘爪装置(5-6)内的棘轮周向凹槽(H)中;
传动钢索(5-9)两固定端设置在相邻两个举升箱(2)壳体上表面,在两固定端对应的驱动桥(1)外壳上各设置有一根导向管(5-7),其余各个驱动桥(1)上左右两侧设置有两根导向管(5-7);中央驱动箱(3)壳体上相应位置也设置有多段导向管(5-7);驱动桥(1)上的导向管(5-7)通过铰接旋转支座(5-8)与中央驱动箱(3)上的导向管(5-7)转动连接,各个导向管(5-7)中有传动钢索(5-9)穿过;
铰接旋转支座(5-8)的旋转轴与万向节(1-1)伞状折叠时的转动方向同轴;
复位弹簧(5-4)下端顶在制动杠杆(5-2)上制动器拉索(5-3)固定处位置;复位弹簧(5-4)上端顶在万向轮(4)转向轴支承板下端面;制动器拉索(5-3)顺次穿过复位弹簧(5-4)中部和万向轮(4)转向轴中心孔(F)后,与制动器拉环(5-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66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