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7864.2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4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开利;刘亮;李群庆;范守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06F3/044;B82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手机 | ||
1.一种柔性手机,其包括:
一柔性本体,该柔性本体包括一通话系统,该通话系统设置于所述柔性本体内部;及
一柔性显示屏,该柔性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柔性本体表面;
其特征在于,该柔性手机进一步包括一柔性触摸屏,该柔性触摸屏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表面,该柔性触摸屏包括至少一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包括一碳纳米管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无序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序排列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相互缠绕,或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且平行于碳纳米管层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有序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序排列的碳纳米管沿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膜,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且沿一个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至少两个层叠设置的碳纳米管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摸屏与所述柔性显示屏间隔设置或集成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摸屏通过粘结剂直接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屏表面或所述柔性触摸屏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共用基板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摸屏为一电容式触摸屏,该电容式触摸屏进一步包括:
一柔性基体,该柔性基体靠近柔性显示屏设置,所述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体表面;以及
至少两个电极,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间隔设置并与该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电极间隔地设置在透明导电层表面,且所述电极包括一碳纳米管膜或导电金属层。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摸屏为一电阻式触摸屏,该电阻式触摸屏进一步包括:
一第一电极板,该第一电极板包括一第一柔性基体,两个第一电极及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该第一柔性基体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第一基体的第一表面,所述两个第一电极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且与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一第二电极板,该第二电极板与第一电极板间隔设置,该第二电极板包括一第二基体,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及两个第二电极,该第二基体靠近柔性显示屏设置且具有一相背于柔性显示屏的第二表面,该第二基体的第二表面与第一基体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第二基体的第二表面,所述两个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透明导电层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且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该第二电极板第二表面外围的绝缘层,该第一电极板设置在该绝缘层上并与该第二电极板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摸屏进一步包括多个设置在该第一电极板与该第二电极板之间的点状隔离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该点状隔离物与该绝缘层的材料为绝缘且透明的树脂。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一透明保护膜,该透明保护膜设置于该柔性触摸屏的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保护膜的材料为苯丙环丁烯、聚酯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摸屏进一步包括一屏蔽层,该屏蔽层设置在该柔性触摸屏与柔性显示屏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78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通道人机交互桌体表面电视机
- 下一篇:动态映射加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