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8431.7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2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理崎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17;H01L29/423;H01L29/3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柯广华;王丹昕 |
地址: | 日本千叶***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和制造半导体器件、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S)晶体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充分使用微细加工技术,随时间推移,就能够在实现缩小规 模的同时制造半导体器件,而没有降低其性能。这种趋势也存在于具 有高驱动性能的半导体元件中,因此通过充分使用微细加工技术来寻 求每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的降低。但是,实际上,微细加工技术导致 的元件的小型化所引起的耐受电压的下降阻碍了驱动性能的进一步 增强。为了解决小型化与耐受电压之间的折衷,已经提出具有各种结 构的元件,并且在具有高耐受电压和高驱动性能的功率MOS场效应晶 体管(FET)领域,目前可将槽栅MOS晶体管指定为主流结构。
在具有高耐受电压和高驱动性能的双扩散MOS(CMOS)晶体管之 中,槽栅MOS晶体管具有最高的集成规模(例如参见JP 01-310576A)。
槽栅MOS晶体管作为元件本身呈现极优良的性能,但是,在与其 它半导体元件共同安装到芯片时是不利的,因为槽栅MOS晶体管具有 垂直MOS结构,其中电流沿衬底的深度方向流动,并且半导体衬底的 整个背面是电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低导通电阻的半导体器件,它能够 与其它半导体元件共同安装到芯片上。
(1)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导电类型 阱区,以任意深度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上形成;多个槽区,以比第一 导电类型阱区的预定深度更小的深度形成;栅电极,经由栅绝缘膜设 置在多个槽区的每个的侧表面,并且使其与栅绝缘膜接触;第二导电 类型漏区,在多个槽区的每个的底部形成;第二导电类型源区,在半 导体衬底的表面的在多个槽区之间形成的区的一部分中形成;以及第 一导电类型高浓度区,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的在多个槽区之间形成的 区的一部分中形成。
(2)根据条款(1)的半导体器件还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与第一导 电类型阱区之间形成以围绕第二导电类型漏区的第二导电类型低浓 度扩散区。
(3)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 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第一导电类型阱区;以比第一导电类型阱区的深度 更小的深度形成多个槽区;形成栅绝缘膜;形成栅电极膜;通过各向 异性蚀刻去除在多个槽区的每个的底部上形成的栅绝缘膜和栅电极 膜以及在多个槽区其中两个之间的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上形成的栅电 极膜和栅绝缘膜的一部分;形成层间绝缘膜;通过蚀刻去除在栅电极 膜上形成的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在多个槽区的每个的底部上形成的 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以及在多个槽区其中两个之间的半导体衬底的 表面上形成的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形成金属膜;以及蚀刻金属膜的 一部分。
(4)制造根据条款(3)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还包括形成第 二导电类型低浓度扩散区。
(5)制造根据条款(3)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还包括执行外 延生长。
根据本发明,从槽内部抽出漏电极,因此可从半导体衬底表面提 取漏电极,由此可轻而易举地实现与其它半导体元件的芯片上安装。
附图说明
附图包括:
图1A和图1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 的结构的视图;
图2A至图2F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制造半导体器件的 方法的视图;以及
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修改示例 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例概述
图1A和图1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结 构。图1A是顶视图,以及图1B是鸟瞰图,沿图1A的虚线部分切割。
多个槽区12在第一导电类型阱区2中形成,第一导电类型阱区 2在半导体衬底1上形成。源电极10具有与槽区12之间的衬底表面 上所形成的第二导电类型源区6的欧姆接触。与第二导电类型源区6 相邻地形成第一导电类型高浓度区11,它连同第二导电类型源区6 一起与源电极10对接接触,由此固定衬底电位。
第二导电类型漏区5在槽区12的底部形成,并且通过内埋于槽 区12中的漏电极9将电位引向衬底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精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8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前照灯调光系统的旋转执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挡风玻璃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