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罩及气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7400.8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林信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晓广;车 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1.一种气囊罩,是将板状部和内箱一体成型的气囊罩,所述板状部构成车辆内饰面,所述内箱配置在所述板状部的背面上、且构成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具有:门部,以能够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开裂的方式形成;和铰链部,可旋转地保持该门部,
所述铰链部具有:第1薄壁部,形成在所述内箱的与所述板状部的连接部上;和多个第1肋,配置在所述第1薄壁部的外侧面上、且能够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挠曲或压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部以能够通过在所述板状部上形成的撕裂线开裂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1薄壁部形成与所述撕裂线的壁厚大致相同的厚度、或所述撕裂线的壁厚以下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肋形成得比所述第1薄壁部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肋以3至15mm的间距连续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肋具有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调整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产生的挠曲或压曲的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的背面具有多个加强肋,该加强肋形成与所述第1肋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或所述第1肋的厚度以上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薄壁部的厚度被设定在0.5至1.0mm的范围内,
所述第1肋的厚度被设定在1.0至1.3mm的范围内,
所述加强肋的厚度被设定在1.0至1.8m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薄壁部向所述内箱的外侧倾斜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薄壁部形成在所述内箱向外侧扩展而形成的伸出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1薄壁部和所述伸出部构成的第1关节部形成得比连接所述第1薄壁部和所述板状部的连接部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伸出部和所述内箱的脚部构成的第2关节部形成得比所述第1关节部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关节部的刚性比所述脚部高。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在沿着所述铰链部的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具有刚性比其他部分低的低刚性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具有形成在所述低刚性部的附近的撕裂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薄壁部的内侧面上形成强度比所述第1肋小的第2肋。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肋形成得体积比所述第1肋小、或壁厚比所述第1肋薄、或个数比所述第1肋少。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箱的与所述板状部的连接部上的、不构成所述铰链部的部分,形成第2薄壁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囊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部以能够通过在所述板状部上形成的撕裂线开裂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2薄壁部形成与所述撕裂线的壁厚大致相同的厚度、或所述撕裂线的壁厚以下的厚度。
19.一种气囊装置,具有:气囊,通常被折叠,且在紧急时刻膨胀展开;充气机,向所述气囊提供气体;保持器,至少收纳所述气囊;和气囊罩,卡定所述保持器并构成车辆内饰面,
该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罩是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74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鞋材加工方法
- 下一篇:图像拾取装置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