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罩及气囊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27400.8 申请日: 2009-03-13
公开(公告)号: CN101537821A 公开(公告)日: 2009-09-23
发明(设计)人: 林信二 申请(专利权)人: 高田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0R21/20 分类号: B60R21/20
代理公司: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梁晓广;车 文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气囊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气囊开放部的气囊罩及具有上述气囊罩的气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如仪表板等那样配置在车辆内饰面中的气囊罩及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车辆中一般搭载有气囊装置,在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下使气囊在车内膨胀展开,以约束乘员。上述气囊装置中开发并采用了以下各种类型:内装到方向盘中的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内装到仪表板中的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内装到车辆侧面部或座椅中的侧面气囊装置,内装到仪表板下部的膝部气囊装置等。这些气囊装置的构成是,通常被收纳在车辆构造物内,使人察觉不到其存在,在碰撞等紧急情况下穿破车辆构造物,将气囊放出到车内并膨胀展开。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必须与车辆内饰面同化地覆盖气囊的开放部,而在紧急情况下必须可使气囊顺利且迅速地膨胀展开。

上述气囊装置一般具有:气囊,通常被折叠,紧急情况下膨胀展开;充气机,向该气囊提供气体;保持器,收纳气囊;气囊罩,卡定该保持器的同时构成车辆内饰面。上述气囊罩是树脂成型的薄壁板状体,背面形成称为撕裂线的槽。该撕裂线是气囊为了易于使气囊罩开裂而较薄地形成的槽部。并且,通过气囊罩的开裂所形成的门部由气囊罩上形成的铰链部可旋转地保持,形成使气囊膨胀展开的开放部。

并且,上述气囊罩有时也在背面上与构成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路的内箱一体树脂成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述的气囊罩中,在内箱的脚片部较厚的情况下,制造气囊罩时气囊罩的表面会出现气孔(树脂硬化时伴随收缩所产生的变形),因此在与铰链部不同的非展开部的背面突出设置脚片部,并且在其根部形成厚度尺寸较薄的第1薄壁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040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气囊罩中,与脚片部的第1薄壁部独立地具有铰链部,因此必须另行构建可旋转地保持门部以防止其飞散的铰链部,铰链部的设计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气囊罩的外观品质并可简化铰链部的构造的气囊罩及气囊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罩,是将板状部和内箱一体成型的气囊罩,所述板状部构成车辆内饰面,所述内箱配置在所述板状部的背面上、且构成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部具有:门部,以能够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开裂的方式形成;和铰链部,可旋转地保持该门部,所述铰链部具有:第1薄壁部,形成在所述内箱的与所述板状部的连接部上;和多个第1肋,配置在所述第1薄壁部的外侧面上、且能够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挠曲或压曲。

并且,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具有:气囊,通常被折叠,且在紧急时刻膨胀展开;充气机,向该气囊提供气体;保持器,至少收纳上述气囊;气囊罩,卡定该保持器并构成车辆内饰面,该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气囊罩是将板状部和内箱一体成型的气囊罩,上述板状部构成车辆内饰面,上述内箱配置在该板状部的背面上、且构成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路,上述板状部具有:门部,以能够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开裂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板状部上;和铰链部,可旋转地保持该门部,所述铰链部具有:第1薄壁部,形成在所述内箱的与所述板状部的连接部上;和多个第1肋,配置在所述第1薄壁部的外侧面上、且能够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挠曲或压曲。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气囊罩及气囊装置中,优选:上述门部以能够通过上述板状部上形成的撕裂线开裂的方式形成,上述第1薄壁部形成与该撕裂线的壁厚大致相同的厚度、或该撕裂线的壁厚以下的厚度。并且,上述第1肋可形成得比上述第1薄壁部厚,可以以3至15mm的间距连续配置,也可具有能够调整在上述气囊膨胀展开时产生的挠曲或压曲的程度的调整部。进一步,上述板状部可在背面具有多个加强肋,该加强肋形成与上述第1肋大致相同的厚度或其以上的厚度。例如,上述第1薄壁部的厚度设定在0.5至1.0mm的范围内,上述第1肋的厚度设定在1.0至1.3mm的范围内,上述加强肋的厚度设定在1.0至1.8mm的范围内。

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气囊罩及气囊装置中,上述第1薄壁部可向上述内箱的外侧倾斜地形成,也可形成在使上述内箱向外侧扩展的伸出部上。进一步,也可在上述第第1薄壁部的内侧面上形成强度比上述第1薄壁部小的第2肋。例如该第2肋和上述第1肋相比,体积形成得较小,或壁厚形成得较薄,或个数形成得较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7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