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7492.X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4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蓝钰邴;蓝培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具有萤光胶体层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寿命长、体积小、高耐震性、发热度小及耗电量低等优点,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家电制品及各式仪器的指示灯或光源。近年来,更由于发光二极管朝向多色彩及高亮度化发展,因此其应用范围已拓展至各种携带式电子产品中,以作为小型显示器的背光源,成为兼具省电和环保概念的新照明光源。
一般信息产品的平面显示器所需的背光源皆以白光为主,因此应用作为背光源的LED亦需能产生白光。目前业界一般产生白光的方式包括有:(1)使用蓝光LED晶粒加黄绿光萤光粉而形成白光,此方法成本较低,为大部份业界所采用,但其有一明显缺点为所产生的白光缺少红光部分,故其演色性不佳;(2)使用红、蓝、绿光三颗LED晶粒,利用调整通过三颗LED晶粒的电流来产生白光,此法效率最高,但生产成本亦最高;(3)使用紫外光(UV)晶粒加上红、绿、蓝光萤光粉,但此法效率较低,而且UV光易造成环氧树脂老化;(4)蓝光LED晶粒加上红、绿光萤光粉,此法效率偏低。
请参阅图1,其绘示已知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部分示意图,此种LED装置乃必须使用萤光粉而转换光波长。已知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含有载体,如反射碗杯1、一发光二极管晶粒2,如蓝光晶粒、及一萤光胶体层3,如黄色萤光粉胶体层。萤光胶体层3中含有均匀散布的萤光粉颗粒。在萤光胶体层3之外再覆以一光学透镜层4。
发光二极管晶粒2先固着于载体上,之后再以一封胶工艺将萤光胶体层3直接覆盖于蓝光晶粒上。当蓝光晶粒发出蓝光至萤光粉时,黄色萤光粉受激发而形成黄光,由蓝光与黄光的互补故而形成白光。
本案创作人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发现,上述LED封装结构因发光二极管晶粒与萤光胶体层直接接触相距过近,导致所发出的光有颇大比例因萤光粉颗粒而散射。而上述散射的光若因散射作用恰射回到发光二极管晶粒上,将产生被吸收的结果,故整体而言有光损耗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LED封装结构,以便能提高LED装置的光通量及发光效率,且更具有抑制萤光胶体层受潮劣化的功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LED封装结构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一内透明胶体层、一萤光胶体层、及一外透明胶体层。相对位置需为,内透明胶体层位于发光二极管晶粒与萤光胶体层之间,且外透明胶体层与内透明胶体层将萤光胶体层上下夹住并包围。
透明胶体层材质例如硅胶、环氧树脂、或玻璃。另外也考量折射率若较接近晶粒则光较容易顺利发出,较佳为1.33-3.0,穿透率较佳为85%一100%(per mm)。
利用本发明结构可有效解决已知萤光粉层直接包覆于LED晶粒之外、未提供适当间距,导致一部份发光经萤光粉散射而重回具高吸收率的LED晶粒的问题,因而具减少LED晶粒热能、提高总体出光量的功效。另一方面,通过二透明胶体层将萤光胶体层包围,可避免萤光粉材受潮劣化,确保LED组件使用寿命。
上述发光二极管晶粒例如为一蓝光二极管晶粒或紫外光二极管晶粒;萤光胶体层可为黄色萤光胶体层、绿色萤光胶体层、或红色萤光胶体层。透明胶体层可为硅胶、热塑性树脂如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酯、聚甲基丙烯甲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或玻璃材质。发光二极管晶粒可电性连接于一导电座。
上述内透明胶体层与外透明胶体层较佳为同一材质,且更佳为一体成型。
附图说明
有关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它功效,以下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已知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74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电源的增湿装置
- 下一篇:可抑制外界高频噪声的芯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