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6-二磷酸果糖和氧化型维生素C的抗癫痫作用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27625.3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3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连晓嫒;张治针;陈奇;肖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晓嫒 |
主分类号: | A61K31/7024 | 分类号: | A61K31/7024;A61K31/365;C07H11/04;C07D493/22;A61P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6江西省南昌市阳明***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磷酸 果糖 氧化 维生素 癫痫 作用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bisphosphate,F1,6BP)和氧化型维生素 C(dehydroascorbate,DHA)的抗癫痫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防治和治疗癫痫疾病方面的新 应用。F1,6BP和DHA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或抑制多种急性和慢性癫痫动物的癫痫发作,而且能有效 地防止癫痫的发生与发展,甚至根治癫痫。F1,6BP和DHA的抗癫痫作用均是通过调节糖的代谢而 发挥其作用,即抑制2,6-二磷酸果糖调控的过多糖酵解和/或刺激葡萄糖利用通过戊糖磷酸化代 谢途径而增加脑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F1,6BP和DHA独特的抗癫痫作用和作用机制支持 了它们在防治和治疗癫痫病疾方面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癫痫是一种常见反复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 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五千万人为癫痫病患者。现有的抗癫痫药物主要是控制或抑制癫痫的发作, 但不能根治引发癫痫的病因,具体表现在一旦停止使用药物,多数癫痫患 者病情再发作。而且,现有的抗癫痫药物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比如认识损害,情绪变 化和神经内分泌紊乱等。因此,寻找和开发既能控制或抑制癫痫的发作,又能根治引发癫痫病 因而且毒副作用少的新药,对于癫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多种因素和复杂的基因交互作用被证明与癫痫的病因有关,但癫痫病患者的大脑最终 出现能量代谢异常,特别是葡萄糖的代谢异常。葡萄糖是大脑最主要的能量物质。葡萄糖代谢 的两条重要途径是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 pathway)和戊糖磷酸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
糖酵解主要由磷酸果糖酶-1(phosphofructokinase-1,PFK1)调控。在正常情况下,糖酵解 的最终产物是丙酮酸。但是在神经高度兴奋和癫痫状态下,糖酵解显著增加,大量的丙酮酸被 转化为乳酸而导致脑内乳酸累积。最新研究表明,这种产生大量乳酸的糖酵解(叫过多糖酵 解,excessive glycolysis)主要由2、6-二磷酸果糖(fructose-2、6-bisphosphate,F2,6BP)调 控。F2,6BP由磷酸果糖酶-2(phosphofructokinase-1,PFK2)产生并且是PFK1强有力的激动剂。 由于PFK2仅存在脑内胶质细胞(astrocytes)中,因此这种过多糖酵解仅限于胶质细胞内。众多 的研究表明过多糖酵解与癫痫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1)过多的糖酵解是癫痫病人和癫痫动物 的普遍现象;(2)糖酵解随着神经活性的增加而增加;(3)高血糖与癫痫活性有关,而低血糖具 抗癫痫作用,(4)Ketogenic diet(90%脂肪、3%碳水化合物、7%蛋白质)的抗癫痫作用取决于维 持低血糖水平。
葡萄糖的另一个代谢途径PPP通过释放还原型辅酶II(NDAPH)将氧化型的谷胱甘肽(GSSG)还 原成还原型的谷胱甘肽(GSH)。GSH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并且具有很 强的抗癫痫作用。众多的研究表明脑内GSH与癫痫活动有密切关系:(1)GSH和它的前体物乙酰半 胱氨酸均有很强的直接的抗癫痫作用;(2)GSH损耗或低下的动物很容易产生自发性癫痫;(3)GSH 损耗或低下与细胞外的高水平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密切相关,而谷氨酸与癫痫密切相关; (4)GSH损耗或低下是引发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和炎症的重要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晓嫒,未经连晓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276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