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油压拔轮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1024.X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3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宥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宥珍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B25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油压 拔轮器 | ||
1.一种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一拉爪座(10);
数个以旋转轴(31)连接于该拉爪座(10)的拉爪(30);
一组装于该拉爪座(10)而施加弹力于所述拉爪(30)结合端(32)的弹簧(40);
一组装于该拉爪座(10)而施加一挤压该弹簧(40)推力于该拉爪(30)结合端(32)的控制物件(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拉爪座(10)包括一环状主体(11)和一沿着该环状主体(11)轴心而组套于其内部的中心轴套(12);该环状主体(11)的外环面设有数个供上述拉爪(30)连接的拉爪连接部(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该环状主体(11)的外环面设有一握柄连接部(14),该握柄连接部(14)连接一握柄(60),一旋转轴(141)横向穿过该握柄连接部(14),该旋转轴(141)具有一径向贯穿其轴体的螺纹孔(143),一和该螺纹孔(143)相同轴心方向的穿孔(62)设于该握柄(60)本体的端部,一螺栓元件(63)穿于该穿孔(62)中而锁组于该旋转轴(141)的螺纹孔(14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该握柄(60)的内部设有一照明装置(65),该照明装置(65)的一灯泡(66)显露于该握柄(60)的尾端,该照明装置(65)的开关(67)设于该握柄(60)上一便于被触及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该中心轴套(12)的外环面设有一第一外螺纹段(121)、一枢套段(122)、以及一第二外螺纹段(123);该第一外螺纹段(121)结合于该环状主体(11)的内螺纹环面(111);上述弹簧(40)枢套于该枢套段(122)外部,上述控制物件(50)为具有内螺纹的环状结构,组设于该第二外螺纹段(123),该中心轴套(12)的端部具有一水平外扩的限位部(126),该限位部(126)接触该拉爪座(10)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该中心轴套(12)的一端具有一扣槽(127),该扣槽(127)中设一扣环(128),该控制物件(50)往远离该弹簧(40)的方向移动至一极限位置时,其第二端触抵该扣环(128),该控制物件(50)的第二端以一第二环槽(54)接收该扣环(128),并以该第二环槽(53)的槽底(541)接触该扣环(12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该拉爪(30)的一端具有一上述的结合端(32),另一端具有一勾部(33),连接该结合端(32)和该勾部(33)之间为一弯弧形状的本体(35);该本体(35)由一第一延伸段(351)和一第二延伸段(352)以预定的角度一体连接,且该第二延伸段(352)的结构厚度及结构宽度大于该第一延伸段(351)的结构厚度及结构宽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该结合端(32)具有一凸出的推掣块(34)相对于上述中心轴套(12)的枢套段(122),该推掣块(34)具有一弹簧推抵面(341)和一控制物件推抵面(342);上述弹簧(40)的弹力作用于该弹簧推抵面(341),上述控制物件(50)接触该控制物件推抵面(342),上述弹簧(40)相对该弹簧推抵面(341)的端部配套一第一垫圈(15),该第一垫圈(15)抵止于该拉爪(30)的弹簧推抵面(34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结合于该拉爪座(10)中心的油压动力装置(20),该油压动力装置(20)控制一连接于其轴心的推顶杆(22)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油压拔轮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结合于该拉爪座(10)中心的螺杆(25),该螺杆(25)的第一端是一角柱状的结合部(251),该螺杆(25)的第二端是一柱状的推顶部(2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宥珍,未经陈宥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10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