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2441.6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2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大坪京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H02K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设备上装设有用于散发内部产生的热量的冷却用的风扇电动机。作为这种风扇电动机,已知有包括具有转子磁体的转子部和具有电动机线圈的定子部的风扇电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具有与树脂制的叶轮一体成型的转子轭的转子部。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披露了具有被压入固定在树脂制叶轮的内部的转子轭的转子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00600号公报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人们要求风扇电动机具有更高的冷却能力。即,人们要求风扇电动机具有高速散发更高热量的能力。然而,根据本发明申请人的研究可以明确,若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风扇电动机那样,将转子轭与叶轮一体成型,或者只是将转子轭压入叶轮的内部,则在风扇电动机高速旋转时或在高温状况下使用时,会出现叶轮因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或者转子轭和叶轮彼此的热膨胀率的差异而产生裂纹的现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叶轮产生裂纹的风扇电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包括:具有驱动磁体的转子部、以及具有驱动线圈并将转子部可旋转地保持的定子部,其特征是,转子部包括:将驱动磁体固定在内周侧的转子轭、以及具有多个叶片并固定在转子轭的外周侧的叶轮,在叶轮的内周面和转子轭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多个肋,转子轭以使叶轮的内周面和转子轭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与肋的径向端部抵接的形态被压入叶轮,在位于相邻的多个肋之间的、叶轮的内周面与转子轭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本发明的风扇电动机中,转子轭以使叶轮的内周面和转子轭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与肋的径向端部抵接的形态被压入叶轮,在位于相邻的多个肋之间的、叶轮的内周面与转子轭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即使因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和热膨胀等而在叶轮上产生了应力,叶轮的内周面与转子轭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也能成为应力的释放部。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在风扇电动机高速旋转时或在高温状况下使用风扇电动机时,也不会有过大的应力作用于叶轮,可抑制叶轮产生裂纹。
在本发明中,肋最好大致等角度间距地形成在叶轮的内周面和转子轭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这样构成时,叶轮的内周面与转子轭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在周向上均匀地配置。因此,可大致均匀地释放叶轮的变形,变形时的应力不容易集中在一定部位上。其结果是,可更有效地抑制叶轮产生裂纹。
在本发明中,肋最好以与形成在叶轮的外周面上的叶片的形成位置对应的形态形成在叶轮的内周面上。这样构成时,叶片在肋与转子轭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下被固定,因此,例如与在叶轮的位于叶轮的内周面与转子轭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外周面上形成叶片时相比,叶片的形状不容易变形,可保持稳定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最好叶轮用树脂形成,并形成为有底圆筒状,转子轭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具有底部和固定驱动磁体的筒部,肋形成在叶轮的内周面上,且肋的径向内周端与转子轭的筒部的外周面抵接,转子轭的底部与叶轮的底部抵接。这样构成时,转子轭在其外周面和底部与叶轮的内周面和底部抵接的状态下被固定,因此可维持稳定的固定状态。
在本发明中,最好构成转子部的转轴通过镶嵌成型固定在叶轮上。这样构成时,容易提高固定在叶轮上的转轴与转子轭间的同轴度。
在本发明中,最好叶轮用树脂形成,并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转子轭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具有与叶轮的底部抵接的底部,在叶轮的底部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突起部,在转子轭的底部形成有与突起部卡合的卡合孔,配置在卡合孔的缘部处的突起部的前端侧相对于卡合孔朝轴向突出,成为用于通过热熔敷来固定叶轮和转子轭的热熔敷部,热熔敷部因热量而熔化,与卡合孔的缘部热熔敷。这样构成时,从底部沿轴向突出的突起部的前端侧成为热熔敷部,因此,不会给叶轮的其它部位造成变形等影响,可将叶轮与转子轭牢固地固定。
另外,这种情况下,最好在叶轮的底部形成有配置成圆环状的多个突起部,卡合孔以圆形形态形成在转子轭的底部的中心。这样构成时,可将叶轮与转子轭更牢固地固定。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叶轮的底部形成有与定子部抵接来限制定子部的轴向移动的抵接部,抵接部朝着与突起部相同的方向突出,且抵接部在轴向上的突出量比突起部在轴向上的突出量大。这样构成时,定子部不会与热熔敷部接触,可防止热熔敷部因与定子部接触而产生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2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铬层,带有镀层的衬底以及摩擦系统
- 下一篇:一种真空感应熔炼甩带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