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3551.4 | 申请日: | 2009-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2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高冈洋道;窪田吉孝;津田浩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5 | 分类号: | H01L23/525;H01L23/34;H01L23/52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志湧;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电熔丝的 半导体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一种技术,其中熔丝被安装到半导体装置上,例如, 由此切断电熔丝来调节半导体装置中使用的电阻器的值,或者分离缺 陷元件并用正常元件代替缺陷元件。
作为切断熔丝的方法,利用通过用激光束照射部分熔丝来切断熔 丝的系统,可以利用通过施加电流来切断熔丝的系统。
JP 2005-39220A、JP 2005-57186A和JP 2006-253237A中的每个 公开了一种电熔丝,其中利用通过电迁移使形成熔丝的材料迁移的现 象来切断电熔丝。
JP 2005-39220A公开了能够用较小的电流切断的熔丝。在JP 2005-39220A中,形成熔丝的电导体形成为电导体向后折叠几次的形 状。此外,JP 2005-57186A描述了一种结构,其中用板覆盖熔丝熔化 部分的上部和下部,并且用通孔插塞覆盖其侧面部分。
JP 2006-253237A描述了一种熔丝元件,包括:第一互连,在第一 互连上方形成的绝缘膜,在绝缘膜上方形成的第二互连,以及在绝缘 膜中形成以便连接第一互连和第二互连的第一通孔。在这种情况下, 与第一互连和第二互连的主要部分相比,第一通孔的主要部分由更容 易导致电迁移的材料形成。JP 2006-253237A还描述了一种结构,其 中用于加热通孔的加热器布线提供在通孔的周围。因而,期望在切断 通孔时可以升高通孔周围的温度,由此可有效率地切断通孔。
本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如下事实。如JP 2005-39220A、JP 2005-57186A和JP 2006-253237A所述,在利用通过电迁移使形成熔丝 的材料迁移的现象来切断熔丝的情况下,例如,在切断熔丝之后在半 导体装置上进行热处理,或者半导体装置自身暴露于其实际使用中产 生的热中,由此使得材料迁移。因此,可能会在切断点处发生再连接。 如果发生了如上所述的再连接,即使在提前切断要被切断的电熔丝时, 在检测电熔丝是否被切断的情况下也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很少担心 会产生如上所述的再连接,并因而认为在正常操作期间不会产生问题。 然而,例如,在半导体装置需要非常高度的可靠性或者在极端条件下 使用半导体装置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增强切断的电熔丝保持切断后 状态的保持特性。
如JP 2007-305693A(参考号:74120620,日本专利申请 No.2008-104277,以及申请日:2008年4月14日)所述的,为了解决 上面提到的问题,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切断电熔丝的新方法,其称为 裂缝辅助型工艺。在该方法中,例如,控制电熔丝的结构和用于电熔 丝的电压施加方法,由此在切断电熔丝时,形成电熔丝的一部分电导 体被强制流到电熔丝的外部,即,流入在电导体周围上提供的绝缘膜 中。然后,扰乱材料迁移与供应之间的平衡,由此在其他部分形成具 有较大空隙的切断点。结果,可以显著降低切断的电熔丝会再连接的 担心,并因而可以保持切断后的良好状态。
然而,在利用上面提到的方法切断的电熔丝中增加了电导体的流 动量,并因此必须控制电导体的流动部和流动电导体的迁移。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
基板;
电熔丝,包括:
下层互连,形成在基板上;
通孔,提供在下层互连上以便连接到下层互连;以及
上层互连,提供在通孔上以便连接到通孔,
通过形成流出部,电熔丝被切断,在切断之后的状态中,在形成 上层互连的电导体流到上层互连的外部时形成流出部;以及
导电吸热构件,至少在与上层互连相同的层中形成,用于吸收在 上层互连中产生的热。
注意,根据本发明的电熔丝可以根据下面的过程切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3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