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核苷酸构建体、药物组合物以及靶向的下调血管生成和抗癌的治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7707.6 | 申请日: | 2002-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0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D·哈拉特斯;S·格里伯格;E·布里特巴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脉管生物生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61 | 分类号: | C12N15/861;C12N5/10;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轶东;黄可峻 |
地址: | 以色列*** | 国省代码: | 以色列;I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核苷酸 构建 药物 组合 以及 靶向 下调 血管 生成 抗癌 治疗 方法 | ||
1.一种核酸构建体,其包括:
(a)编码嵌合多肽的第一多核苷酸区域,所述的嵌合多肽包括与 能够在内皮细胞中诱导编程性细胞死亡的编程性细胞死亡信号分子的 效应物结构域相融合的配体结合结构域,
(b)包括选自PPE-1启动子和PPE-1-3x启动子的内皮细胞特异 性的顺式作用调节元件的第二多核苷酸区域,和
(c)腺病毒载体血清型5序列,
其中选择所述的配体结合结构域,使其能与存在于所说的内皮细 胞中的配体相结合,而所说的配体结合到所说的配体结合结构域则激 活所述编程性细胞死亡信号分子的所述效应物结构域。
2.权利要求1的核酸构建体,其中所述的配体结合结构域是细胞 表面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
3.权利要求2的核酸构建体,其中所述的细胞表面受体选自:受 体酪氨酸激酶、受体丝氨酸激酶、受体苏氨酸激酶、细胞粘着分子和 磷酸酶受体。
4.权利要求1的核酸构建体,其中所述的编程性细胞死亡信号分 子选自Fas、TNFR、TRAIL。
5.权利要求1的核酸构建体,其中所述的PPE-1-3x启动子是在 Varda-Bloom N,Gene Ther2001 Jun;8(11):819-27中所述的PPE-1-3x 启动子。
6.权利要求1的核酸构建体,其中所述的第一多核苷酸区域编码 一种嵌合多肽,所述的嵌合多肽包括与人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蛋白 的跨膜区域和胞内区域相融合的人TNFR1的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
7.用权利要求1的核酸构建体转化的哺乳动物细胞,条件是所述 的哺乳动物细胞不是原位的人细胞。
8.一种核酸构建体在生产用于下调组织中血管生成的药物中用 途,所述的核酸构建体包括:
(a)编码嵌合多肽的第一多核苷酸区域,所述的嵌合多肽包括与 能够在内皮细胞中诱导编程性细胞死亡的编程性细胞死亡信号分子的 效应物结构域相融合的配体结合结构域,
(b)包括选自PPE-1启动子和PPE-1-3x启动子的内皮细胞特异 性的顺式作用调节元件的第二多核苷酸区域,和
(c)腺病毒载体血清型5序列;
其中选择所述的配体结合结构域,使其能与存在于或提供到所说 的血管生成内皮细胞中的配体相结合,而所述的配体结合到所说的配 体结合结构域则激活所述编程性细胞死亡信号分子的所述效应物结构 域。
9.权利要求8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第一多核苷酸区域编码一种嵌 合多肽,所述的嵌合多肽包括与人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蛋白的跨膜 区域和胞内区域相融合的人TNFR1的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
10.权利要求8的用途,其中所述的PPE-1-3x启动子是在 Varda-Bloom N,Gene Ther2001Jun;8(11):819-27中所述的PPE-1-3x 启动子。
11.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配体结合结构域是细胞 表面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
12.权利要求11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细胞表面受体选自: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丝氨酸激酶、受体苏氨酸激酶、细胞粘着分子和磷 酸酶受体。
13.权利要求8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编程性细胞死亡信号分子选 自Fas、TNFR和TRAIL。
14.一种核酸构建体在生产用于在受试者组织中下调血管生成的 药物中的用途,所说的核酸构建体包括:
(a)编码嵌合多肽的第一多核苷酸区域,所述的嵌合多肽包括 与能够在内皮细胞中诱导编程性细胞死亡的编程性细胞死亡信号分子 的效应物结构域相融合的配体结合结构域,其中选择所述的效应物结 构域使其能在配体结合到所述配体结合结构域后被激活;
(b)包括选自PPE-1启动子和PPE-1-3x启动子的内皮细胞特异 性的顺式作用调节元件的第二多核苷酸区域,和
(c)腺病毒载体血清型5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脉管生物生长有限公司,未经脉管生物生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7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